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一
年少时,曾走马观花地翻完余华的《活着》,彼时喜爱华丽的辞藻、旖旎的爱情故事,不喜这样冷酷到近乎残忍的文字,如今重读,却废寝忘食,一个字也不愿错过。
书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寄望很厚的名字—福贵,一生有福,永享富贵。他爹作为地主之子,是一名游手好闲的富二代,祖上留下的两百多亩地,在他手上输掉一百多亩地,指望儿子光宗耀祖。
可惜,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福贵作为富三代,心里想的是: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宗耀祖这些累人的事?
福贵的前半生过得如他的名字一般,有福富贵。有钱人家的少爷,穿白色的丝绸衣衫、头发抹的光滑透亮、走路有雇工背,吃喝嫖赌,过得很是浪荡。最终输掉全部家产,一家人搬进茅草屋,厄运接踵而来。
在这部名为活着的小说里,我看到了一重接一重的死亡,并多次生出“不如死去”的念头。先是父亲、母亲,然后儿子、女儿、妻子,再是女婿,最后是外孙。
若我是福贵,早已承受不住,早已死过无数回,可他一直好好活着。
当看到有庆猝然死去的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我简直不敢往下看,我脑中一阵晕眩,我害怕看到家珍的反应,我不能想象那是怎样的切肤之痛。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家珍说。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二
我畏惧死亡。
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父母还未归来,我便开始担心。担心他们会因看不清路掉进河里,担心他们骑车速度太快会撞到电线杆,担心他们会像四凤一样在大雨中踩到电线。
长大后,这种担心延伸到伴侣身上。
曾看到过一句话:如果他一夜未归,我宁愿他是出了车祸,也不愿意他睡在别人身上。
尤记得当时震惊加不可思议,这种自私又恶毒的言论竟然能加诸在自己亲人身上,是有多变态啊!
有了孩子以后,更是日夜担心,那条软乎乎的小生命是那么脆弱。怕压着、怕噎着、怕摔着,怕过马路,怕窨井盖,怕一切带电的东西,活得近乎小心翼翼。
每每看到新闻上的悲剧,都感叹,一家人都好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文章初,福贵吆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他用这些名字来哄骗独自耕地的老牛,老牛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会更起劲。
起初以为这些名字是他随口胡诌,读完后才发现,那些全是他死去亲人的名字。那一刻,我心底升起一股慎人的寒气。
再回头重读,寒气一点点消散,福贵念着那些名字时,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
亲人全逝,唯留回忆,仍然要继续活着。
三
整部小说中,我最喜欢凤霞,最心疼的也是她。其次是家珍。
全书中温情脉脉的时刻几乎都跟这两个女人有关。
福贵输光家产后,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凤霞推门进去,又摇摇晃晃地把门关上,尖声细气地对他说:“爹,你快躲起来,爷爷要来揍你了。”
雇工跟女佣都走后,只有凤霞还和往常一样高兴,蹦蹦跳跳地扑到福贵腿上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不是小姐了?”
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一个蒜苗高的小丫头,娇憨天真、活泼灵动。
可这样美好的小姑娘,却历尽了坎坷。家道衰败,从享福的小姐变成浑身泥土、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家女;一次高烧后,命运让她变成了哑巴;十二岁那年为了省钱给弟弟读书被父母送人。
因为不会说话,到了适婚年龄嫁不出去,福贵求人帮忙介绍,说,哪怕是缺胳膊断腿的男人,只要他愿意娶,我们就给。说完自己先心疼了,我也心疼了。凤霞是那么美好,美丽、勤劳、孝顺,从不怨天尤人,面对恶魔般的命运,只是睁着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
这样好的姑娘,配得上好的爱情。
好在遇到了二喜,穿着中山服的城里人,偏头,给了她一个热闹气派的婚礼。那是全书中最灿烂最充满希望的时刻,走路时,两个人都是手拉着手,婚后的甜蜜不言而喻。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要好起来时,冷酷的作者笔锋一转,死亡从天而降,凤霞生孩子时大出血,死在了产房里。
二喜的眼睛哗啦啦流淌,他要大的,他们给了他小的。
回顾凤霞的一生,贫困穷苦、厄运连连,可她勤快善良,始终高兴地、努力地、饱含希望地活着。幸运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
四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这段话被许多鸡汤文或引用或延伸,那些标题戳人脊梁骨,看的人冷汗淋淋、脸红羞愧。不禁想:原来我已经死了好多年,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了,我要改变,我要折腾,我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那些鸡汤文曾在我的收藏夹中,日日要被翻出来,自我鞭策一番。
可读完这本书后,我以为,即便是影子,也要好好活着。人生本来就是周而复始,平平淡淡,不是每个人都能家财万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至高无上。
太阳东升西落,日日如此,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树木的姿势永恒不变,可它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吸收养分;蚁虫匍匐在地,永远飞不上天空,可它尚且偷生;我们的日子虽然平凡,可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欢笑。
我们常常反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活着,余华在韩文版自序中有这样的解释: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不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愿平庸的我们,都能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