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最后的闺秀、最后的才女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她的身上,有诸多标签:“合肥四姐妹”、“九如巷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子”、“周有光的妻妹”、“汉学家傅汉思之妻””当代小楷第一人“……

但人们最习惯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的闺秀”、“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者。

她是谁?她是张充和,“张家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其他三姐妹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

叶圣陶先生曾经感叹:谁要是娶到了张家的四姐妹,肯定会幸福一辈子。叶先生这话,有两层意思,不仅是夸奖四姐妹的容貌,更多的是激赏这四位女子的文化修养与深厚内涵。

而张家四姐妹中,张充和的天资最聪颖、悟性最高,成就最斐然。

她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能度曲,梁实秋说她”多才多艺“;沈尹默说她的书法是”明人学晋人字“;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说:”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这种气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少了。“

她的字是真的好,不是光看着好,因此在市面上非常受欢迎。

写得一手风流文章的董桥,曾经记下一段八卦:有一年的拍卖会上,他看见其中有一幅张充和的字,仔细辨认,原来是写给黄裳的。董既是张的朋友,对黄裳也慕名,恰好手头也宽裕,成人之美买下来,诚挚地给黄裳寄了去。

不料N年过去,张充和的这幅字又被黄裳先生卖到了市场上。

对此,董桥虽然厚道,不曾半字置评,但”我心本来向明月,岂知明月照沟渠“,内心失落是难免的。

不过依照张充和的个性,她不会在乎别人把自己的字卖了两遍,自己的作品能不能传世,她也从不在乎。她曾经说过:“我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展览给人家看。”

她的小楷,有碧绿清新的气质,新妍,鲜润,跟五月天田畈里秧苗一般簇新工整。兴之所至,则如逢初夏,布谷鸟似的一路唱着飞,那是世间的气息。一个人的心要有多静,才能把汉字写到那么好,一撇一捺,均是风骨。

现今,有些急功近利,许多作品,墨汁未干,便急颠颠拍照张贴出来,一脸的媚态娇憨,没有一点静气。

而无论写作抑或书法,倘若不能安静下来,自觉地与身处的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许走得不会太远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张充和生性淡泊,与她良好的家世家风分不开。

她父亲张冀牖,是著名的教育家,不仅对自己的儿女教育有方,而且不惜变卖家产,兴办学堂,创办女子高中。

与自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姐妹不同,张充和八个月大的时候,过继给了一位叔祖母。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对她视如己出,让她接受最好的国学教育,同时请来了吴昌硕的弟子朱谟钦当老师,可见其宠爱。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张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此时她父亲创办了女学,三个姐姐更为洋派,而作为小妹妹的充和,则旧学底子最好。

这旧学底子,俨然成为了这位传统仕女的生命底色。

当人人都在忙着赶潮流,学时尚时,她却自觉不自觉地,让自己沦为了一位“退步者”,而且退得很早,从年轻时就开始退起,一直退回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里。

傅汉斯曾在一本诗集上写道:“我的妻子体现着中国文化中那最美好精致的部分。”

张充和何其幸也。

她嫁了一个真正特别仰慕中国古典文化的德国人。

傅汉思本人并不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他是因为喜欢、娶了这位中国闺秀之后,才从一个已经很有成就的西方文学学者,毅然转向中国古典文学,从零开始。所以在家里,张充和喜欢的这一套,是备受家人欣赏的。她交往的人、那个圈子也始终是古典的。

在丈夫的细心呵护下,张充和至死都保持着闺秀式的生活习性,即使外面再风雨淋琅,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

当年,她随傅汉斯远赴美国,生活很是困顿,靠典当家藏的古墨维持生计。写信时为了节省邮资,她经常将信封的反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小字。但即使在那样的境况下,她仍挤出时间坚持练习书法和传播昆曲。

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

在陪都重庆的那段时间,经常要跑警报。为了不打断书写,她把书桌挪到防空洞门口。她端立于桌前,一笔一画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地钻进洞中避险。

晚年回到苏州,仍坚持凌晨3点起来练习书法,这是她多年的习惯。

后来人们对她的才能学识评价颇高,尤其是书画和戏曲,结合她的成长历程,个人追求,不足为奇,理所应当。

她声名鹊起时,在北美23所大学讲演昆曲,没道具,她自己制作头面、服饰、笛子;没有伴奏,就自己录音;没有配角,她就发动自己的小女儿上场;为了沟通,让自己的先生汉思充当翻译和解说人……如此种种,旨在传播中国文化里那“最美好最精致的部分。”

当新老世纪更迭,一代又一代的人抛弃了传统去追逐时髦,而她,这位百岁老人,以高龄之躯,仍然专注于书法、诗词、昆曲、园林、碑刻等传统之美。她的坚持,不再是纯粹的个人爱好,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打捞,历史留痕。

3、

张充和一生颠沛流离,生于上海,长于合肥,求学北平,辗转昆明,远赴美国,所谓“人生如寄”,她一直在路上。

但实则,她又非常幸运,早在蒙昧之年,遇到的都是真性情的人。她叔祖父张华珍和亲祖父张华葵比起来,简直一事无成,连秀才都没考中,但他毫不在意,他真正热爱的书是佛教经典、诗词和戏曲。张充和受他的影响,很小就对这些书感兴趣,叔祖母发现后并没有一味地批评和阻挡。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历来有着十分优良的“破格录取”传统。

张充和的天赋没被扼杀,也得益于这优良传统。

当年,她报考北京大学。四门功课中,除了数学为零分,其余三科都考得很好 , 总分超过了录取线。但是,那时候北京大学出台了一项规定,数学为零分者一律不准录取。 当时胡适已经担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他很喜爱张充和的才华, 当即向数学评卷老师提出请求,请他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考卷上找几分。可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坚决不改。胡适就跑到校务会上去闹,最终北京大学将张充和录取。

张充和成为当年北大录取的两名女性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适于张充和而言,是生命中的贵人。

另一位贵人,是她著名的三姐夫,大作家沈从文,沈从文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张充和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回忆我的姐夫沈从文》,文章非常生动有趣,是我看过诸多回忆沈从文最好的的文字之一。

文中说,1947年在北平,沈从文一家住中老胡同北大宿舍,张充和住他家甩边一间屋中。这时他家除书籍漆盒外,充满青花瓷器。又大量收集宋明旧纸。三姐张兆和觉得如此买下去,屋子将要堆满,又加战后通货膨胀,一家四口亦不充裕,劝他少买,可是似乎无法控制,见到喜欢的便不放手,及至到手后,又怕三姐埋怨,便打起张充和的主意,劝她收买,有时还特地买来送她。所以那时张充和很有一些旧纸和青花瓷器。

又经常带张充和去古董店淘宝,说,四妹,你应该买这个,应该买那个。张充和常经不起撺掇。

有一天张充和灵光一现,突然聪明:我若买去,岂不是仍然塞在他家中,因为我住的是他们的屋子啊!

现在在白纸黑字间重温这些故人旧事,心头暖洋洋的,真好。

这两个真性情的人,做了亲家,成为一家人,也是命运的眷顾吧。

后来,沈从文去世,张充和写下《沈从文诔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短短四句,实在是,字字珠矶。

图片发自简书App

4、

都说张充和的昆曲唱得好,我无缘聆听,倒在电视上看过一回她二姐张允和的唱段,老太太当年八十多了,一根乌黑的长辫子绕着额际盘一圈,往镜头前一站,不开腔,就有一种民国味。什么是民国味?就是浑身上下流淌一种静气,仿佛有一种光芒追随,格物,雅致,是腹有诗书的那种殷实矜贵。

打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哪一个不是如此?你看杨绛,始终笑眯眯地,去世的头一年吧,别人张罗着给她的文集开研讨会,她推脱:我本来就是一滴水,为什么要吹成一串肥皂泡呢?

还有孙犁,他曾给一个想开作品研讨会的同行写信:与其开劳什子作品研讨会,不如抽时间回乡下老家走一趟……

这些老人,都经过风霜战乱,看过国运起落,气度非凡,处变不惊,那让他们挺直腰背的,是他们身后浩浩汤汤的千年传统。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些老人正逐渐凋零,他们成为了中国文人文化的遗响。

扯远了。继续说回张充和吧。

这个午后,我一直在翻一本书。书,是上海古籍版的,直接从香港版翻印过来,需从后往前翻。一边看,一边有泪盈眶的感触……

这本书,是她写的一部小楷工尺谱——《牡丹亭》。谱是古谱,以我的浅薄资历,肯定不懂,但我把全部唱词一一看下来,简直山风海涛啊,有一种美,生来让旁人眩晕惊叹——一个人心里要存有多少热烈恣意,才会一笔一笔把那些唱词繁星般落实在尺谱上?

这个叫张充和的老太太,在汉字里成全了自己,如上帝端坐天庭。

她,不愧是最后的闺秀,最后的才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