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回顾一下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
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日神的话,生活肯定是痛苦的。
我体会尼采的哲学,对我最有启发的就是人生观。早一点了解,生活的滋味就早一点品尝出来,人的那种高雅的部分,你如果也能品尝出来,那人生真是太美妙了。
不然的话我们看看平常人,似乎那个生活状态处在很低的一个层次,我们今天是科学的时代,可是今天的科学和过去的科学是一样的吗?
一方面今天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从事科学的人员越来越多,方向也是庞杂,可以称为大科学时代吧,但是人们对科学的品位实际是下降的,这是因为和现代人的组织方式有关系。
过去是科学英雄时代,比如说我是爱因斯坦,那我一个人就能搞起来,我就可以像艺术家那样天马行空的去搞,那是追求人生的高度,英雄主义色彩非常强,现在你很难再出现科学英雄了,就包括那些诺贝尔奖得主,每年都评出来一大群,谁还记得他是谁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我认为和大科学的组织有关系,也就是说,大部分科学家都是被组织起来的,组织起来的形式往往是企业化的,一旦企业化,因为要追求效益,个人的自由度和创造能力往往受制约,如果你把爱因斯坦安排到某个科学所里面当领导,那他就不会思考有高度的问题了,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过去的科学家往往是业余的,甚至不是职业,所以他们充满新奇和激情,不是为了挣钱,纯粹个人爱好,他就是要追求人类的高度的,他是这样一种追求,你说搞出来的东西能不伟大吗?
现在的个人淹没在一个庞大的队伍之中,这个队伍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科学的精神层次就比较低了。
一旦公司化经营,所以很多人的心思都在争取课题项目,这样一来,其实是进一步把科学矮化了,我曾经有一个思路,就是所谓的产学研,不要所有科学全部公司化,基础研究型的,建立国家专项资金不要公司化,生产型的公司化,这样科研项目容易转化为生产力。
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申请专利名列前茅,转化率很低,导致很多科学家有了技术成果自己还要去融资,因为资本市场对科技的理解能力也有限,结果很难融资,那就进一步没法搞科研了,这都是专业化层次比较低的原因。
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硅谷,大学,科技,创业,融资,无缝对接,我们现在中国的相关环境制度还差得远,还需要大力改善啊!
大科学和小科学之间的关系,我们过去理解科学好像很伟大很崇高,现在好像看不出来有英雄主义的东西在里面,因为人在队伍中的作用被矮化了,成了一个可随时替换的零件,这是由社会组织,科学的建制所决定的,所有的从业者基本上是一个打工仔的状态。
我认为这些观念还是从西方来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西方,之所以照搬照抄到中国不好使了,原因还是一个水土不服,各种文化环境制度的差别,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像尼采这种人,甚至他可以胡说八道,为什么,因为它不受限制,纯自由随便搞,他连大学教授都不干了,后来竟然搞出了惊人的思想,有一点可能还和社会的宽容度有点关系,他在那个环境下就可以那样搞,在我们这里估计不行,这个文化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像梵高这种人为什么图画,画得这么厉害,这个人太入迷了,到最后把自己的耳朵都割下来了,搞画能搞成这样也不容易呀,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大家。
所以他们这批人,叫做死后方生。
我个人的感觉,艺术和科学好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因为我本职行业是属于科学,但是我又对艺术非常的着迷和感兴趣,所以这两者的体验结合在我身上,那一个人的生活就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了。
有一个俄罗斯的数学家,把庞加的问题解决了,解决了以后直接放到网上,连论文都不写,一篇都不发表,当没事一样,到引起轰动了要给他颁奖了,他拒绝领奖,就像当年的萨特拒绝领诺贝尔奖一样,他说你们没有资格给我颁奖,这种人太有个性了,用萨特的话说,这叫做选择的自由。
你说这个数学家狂吧,但是,你真的没话可说,他有真本事,他确实有一种超越于常人,超越于人类的地方在里面,尼采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他不是说他是学哲学系的,科班出身,然后大学里面教授什么评职称,他不是这样的,他不需要别人给他身份的认证,他反而认为那些东西不重要,这样的人反而更有创造力,因为无拘无束,思想自由漫飞。
这个文化界,科学界,艺术界,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这些人都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精神气质的话,人们也不会如此的尊重他们,正因为他们与众不同,常人做不到,所以常人才感叹!
这个就是哲学家的气质,在哲学史上众多的哲学家中最有气质的是斯宾诺莎,他一生清贫,但是他的选择其实很多的,像当年的德王让他当科学院院长,这可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啊,他拒绝了,他忠实于他的哲学。
当然中国的庄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不是没有其他选择,甚至有高官厚禄的吸引,但是他们忠于自己,终于自己的道,你可以把它毁灭把它杀了,但征服不了他的心。
关于尼采,我已经思想的很多了,这样对我来说就有了一个好的思想基础,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是一个新的认识。
在意志哲学的之后,还有一种生命哲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以下的几篇文章将开始谈论生命哲学。
何谓生命哲学?
是从19世纪末,以整个人的生命过程作为体验,在德法等国开始出现的所谓生命哲学家的哲学。
其实严格的来说,所有的哲学都是和生命连在一起的,只是不同的哲学家关注生命的某些向度不同而已。
我现在对当今的很多哲学不以为然,就是他们分得太细了,结果很多没有生命力,就是它不是从你内心里的生命里面突出来的东西,而是干嘛?读书做功课,逻辑推导,那种东西其实是不接地气的,和人的内心相关注的东西是脱离的。
像我前面所谈到的尼采,他的哲学完全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那生命哲学的意义就出来了,我所要讨论的,是狭义一点的生命哲学,就是专门关于生命的哲学。
这是被称为生命哲学的哲学。
首先我想谈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生命?
生命,我认为实际上对今天来说,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其实最浅显最直白,最值得研究的东西,你说你为什么活着?你要活出什么感觉?
你说你搞科学,为什么要搞科学?你说你赚钱,为什么要赚钱?搞完了以后,赚到钱以后,你想干嘛?
我们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一切都是为了生命。
你说你不为了生命,那么,你所干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我有必要谈论一下这个思想,什么叫做生命?
我们面对生命这个概念有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什么叫生命?最后还原成细胞,基因的排列组合,这是生命的本质,我们不能说这种理解就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你这样理解生命的话,那人的生命和猪的生命有什么差别?
难道只是基因的排列组合里面的不同而已吗?那研究结果出来了,90%的排列组合都是一样的,只有10%不一样。甚至是老鼠的基因也和我们差别不大。
这个里面提出了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对于人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我们难道完全的只是追求这种生物学上所谓的生命吗?
在生命哲学里面,不是讲这个生物性,那就是关于生命的第二种理解,就是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就是说不是关注你的蛋白体核糖核酸是什么,而是要关注于一个活的人,那活的人又是什么?
有时候给一个概念,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是很难的,有时候我们听到一种人唱歌,说他是用生命在歌唱,什么叫用生命在歌唱,这个生命的概念又在哪儿?
其实生命这个概念是形而上的,这个生命是指的人的精神世界,讲的是精神世界的东西。
那么传统的形而上学,它的中心点是存在,其意义是本体,本质。就是有一个东西存在着,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很强,把人也当作一个东西存在着。
那么生命哲学的关注点是什么?是生成,其意义是过程,是创造。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是实体。
生命哲学,具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主要反对机械论。科学主义站在生机论的基础上,来批判机械论,企图为科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他又把科学的概念由自然领域,扩大至人文社会领域,我们过去讲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生命哲学影响了我们以后,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等其他学科也放到了科学里面。
这样,科学的概念扩大到了整个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这是生命哲学一些主要的主张。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人物代表。
一个叫狄尔泰,1833年到1911年,出生在德国的莱茵省,早年在巴塞尔大学和基尔大学,作为历史学家和艺术学家开展了文学与哲学的研究,1882年担任柏林大学教授,后来他创建了一种生命哲学,被称为德国现代哲学的鼻祖。
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科学导论》,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出了研究人文科学的独特方法论,德国人讲精神科学,精神怎么还科学?其实说白了就是人文科学,就是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
当我们把生命概念提出来以后,马上就明白了,我们自然科学的生命研究的是实体型的,比如解剖学,比如诺贝尔奖里面有一个生理学或医学奖,比如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核糖核酸在人身体上的作用,人的老化等,这个就是研究人的生命的实体。当然重要,这是标准意义上的生命科学。
但是有时候作为一个人来说,不完全是一个实体型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还是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着,我前面写道,为什么有些人感到很幸福,有些人很郁闷?
这就是精神世界里面的,那对这些东西的研究,这就是精神科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的研究的对象是人和文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人文科学所研究的人不是基因上的人,也不是解剖学上的人,而是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结构。
有人有疑问了,精神世界这个也能研究?是的,可以研究。
精神世界是有,但是你又看不到,你不能说研究它没有意义,恰恰相反,研究它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它关乎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
这是狄尔泰,一个巨大的人物。精神科学人文科学的概念,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这个观念和我们以前搞科学的那些观念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很多搞自然科学的反而理解不了了,你怎么搞出来一个精神科学,这个精神在哪儿,怎么研究?
好像抓不住,我搞生物学总有东西可以抓住,精神科学你能抓住什么?如果用实证主义的眼光去看待的话,那确实没东西。
对精神世界的研究,现在恰恰越时髦了,思想境界品位,这些东西人们开始注意重视了。
所以他提出,生命本体论,人的生命绝对不能从生物性来规定,而应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
什么叫做哲学的高度?我前面说过所谓哲学,就是爱智的学问,这也是最靠近人的精神世界的学问,为什么好多人说哲学太虚了,太空没东西,为什么没东西?因为它太靠近于精神世界了。
那这个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有限个体从生到死的体验的总和,它根植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生命之中。
我们要注意一下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叫体验,我这一系列的文章叫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讲的就是这个体验。
年轻的孩子往往对体验这两个字理解的不够深刻,读书考试过关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好像这一系列就过去了,还没有感觉人已经变老了,人一到岁数大了以后就会思考,我在做什么?做人究竟是什么滋味?
为什么一些比较大的成年人,他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了,非常年轻的时候往往不容易感兴趣,觉得那个太虚,慢慢成熟以后,人的体验多了以后,他才会发现,哦,原来哲学的东西如此重要。
这就是体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