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匠人
厚厚的云层裹着太阳,阴郁的天气像是要酝酿一场雨雪。屋里炉子燃烧着通红的煤块,我坐在炉子旁看书,一声悠长的声音:“磨剪子呦,戗菜刀”,我伸长了脖子往窗外看了看,是那个河南的磨刀匠人来了,夏天的时候见过他一次。
听这个河南人说起过,每年农闲的时候从他们家出发,来河北这边,骑着自行车,上面带着磨刀磨剪子的家伙什,走到哪干到哪,天黑了就在便宜的小旅店住一宿,白天接着赶路,一路吆喝,一路做买卖。这是不是有些像英国作家凯鲁亚克笔下的《在路上》的片段呢?像,又不像。这是中国式的《在路上》。
邻居叫住了这个磨刀人,他开始把自行车上放的长板凳拿下来,板凳的一头固定着一块磨刀石,板凳腿上绑着一个盛水的小铁桶,另一头是个沙轮。河南匠人坐在了板凳上,开始干活前,他先看了看刀片的厚度。他操着河南话说:“这刀太硬,先用砂轮打,然后再上磨刀石。”说着摆开了架势用飞轮打了几下,接着就用上了细磨石,磨几下就拿一个绑着布头小棍在铁桶里蘸点水洒在磨刀石上,一会的功夫刀片的白刃就磨出来了。他家里的老太太又拿出了她做棉活儿用的剪刀,磨菜刀或许在家里就能磨,可是自己磨剪子却不那么容易,只见这匠人把剪刀的两片刃合在了一起,尖对齐了,磨一会,用手把那个磨刀石上的泥浆刮去,用手指感受一下剪刀的锋利程度。看着剪刀要磨好了。老太太说:“你给我试试,快不快。”河南人拿出了一团破布,剪了几刀。破布被剪碎了。老太太这才满意的付了钱拿起剪刀回家了。匠人干完这点活并没有着急赶路,他跟围上来看热闹的人们推销他的菜刀,剪刀。看着人们没有买的意思,他才悻悻的收拾东西走了。骑上车子,又吆喝起来。
这门手艺传承起来也困难,磨刀人的身影一年也见不了几次了。或许再过几年,生产出来的菜刀不用磨了,这个行业也就消失了。传统的手艺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与现代的精湛工艺总是矛盾的,不管怎么说,那声绵长的“磨剪子呦,戗菜刀”永远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