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三节课,走进刘林林老师的课堂时,她正在讲评数学模拟试卷,一位驻校轮值的家长也正在听课。
刘老师已经把试卷批阅完了,鲜红的数字赫然在目,优劣得失显然已经了然在胸,这样的讲评课有的放矢,效率自然会高。多半节课听下来,我觉得课堂有很多亮点,暂挑几点和大家交流。
费曼学习法生动再现
美籍物理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任教30多年,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被后世尊为“费曼学习法”,争相学习。何谓费曼学习法?其实就是“以教为学”。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让一个原本不懂的人听懂你的理论时,你对于这个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才算得上是你真正意义上的透彻。
刘老师这节课上得很轻松,因为大部分的题目是由学生上台讲解的,她只需略加补充和强调即可,而上台充当小老师们的孩子们也很卖力,一边读题,一边圈画关键词,还要板书做题步骤,讲解做题思路,在下边同学略带崇拜和羡慕的眼神里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华,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显然是刘老师训练有素,上台展讲的孩子们口齿清楚,语言表达也比较流畅,音调、音量都达标。
拍照讲题调动视听感官
据研究,大部分人的学习类型属于视觉学习型,少部分为听觉学习型,还有极少数的动觉学习型,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在学生自控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够强的情况下,我们强调授课内容的生动形象性,强调情境教学的体验性,其实都是想抓住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理解力。
刘老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她提前把试卷拍照,利用鸿合软件的功能,放大、移动、批注,实现着对学生视听感官的攫取。师生用起来都是轻车熟路,在蜻蜓点水般轻巧快捷的操作中,电子屏画面就实现了色彩鲜明的圈画和书写。这样,小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全部学生转身、注目、倾听,思维也在跟着运转,我似乎能感觉到静静的课堂中大脑运转时齿轮咬合的声音。
相比于一些老师手拿一张试卷,眼睛紧盯着题目,边看边讲,再也分不出第3只眼睛观察学生时,刘老师这样的方式效率在翻倍。
课堂是托底培优的主渠道
优生在台上讲题的时候,刘老师在小组间悄悄地游走,他的眼睛很敏锐,哪个孩子出现了疑惑,没有及时地改错;哪个孩子遇到了困难,或者开小差了,她都会及时地走到身边指点一二,或者点点他的名字,引起注意。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也是努力地跟紧队伍,少有明显的掉队者。
对于上台展讲的优生,老师也绝不放松要求,及时指出他们板书中的问题,比如9和a的写法混淆、乘法列式不对位等,老师们告诉孩子们,要避免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
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能把一堂家常的试卷讲评课上成这样,我觉得很了不起。我发现身边的家长也在轮值记录单上悄悄地写了一行字:学生听讲都很认真。下课铃声响后,我笑着问他感觉如何?他频频点头,说:“上得好。”
也许是想让优秀的青年教师更优秀,我想,如果课堂评价的语言再多样些,老师眼神中的含义更丰富些,老师的魅力、数学的魔力会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数学吧。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