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eacefulness follows any decision, even the wrong one .
—— Rita Mae Brown
你是否和我一样焦虑?
当你需要做一个可能不可逆转且改变未来的一个决定:比如改变职业,搬到另一个城市,或者去攻读一个学位。赞成或者反对的理由,往往难分伯仲,难以决断。两种不同的观点在脑海中无止境的辩论着、争执着,一直虚耗我们的心力。
我们该怎么脱离这样进退维谷的境地呢?
为大家介绍一个打破困境的小工具:橡皮筋模型
其实主要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什么原因让我选择保持现状?什么原因吸引我做出改变?
乍一看,这个理论看起来像是传统问题“有什么利弊”的简单变体。不同之处在于,以上问题更偏向于探究不同选项所具备的正向积极的因素。
想象一下,你被拴上了两根向反方向拉扯的橡皮筋。两边分别代表拴住你保持现状或者吸引你做出改变。
运用橡皮筋模型的四个步骤:
1、在右边的橡皮筋上,你需要列出所有吸引你去改变的原因。
2、在左边的橡皮筋上,你要列出所有让你想保持现状的原因。
3、比较两边的列出来的原因,哪边对你来说更有吸引力,就选择哪边。很简单,对吧?
4、不过,为了“显得”更加科学可靠,可以利用加权来评估你列出来的所有因素,把得分相加,比较两边的结果。加权值可以根据重要性、经济前景、紧迫性等维度来定。
案例:
Brian是一个公交司机,他正在考虑辞掉他现在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太无聊了,这个念头困扰他好长一段时间了。但他也知道这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并且收入不算太坏,现在也不急于挣更多钱。
我们把Brian的情况用以上步骤列出来:
当我们把所有因素都列出来以后,显而易见Brian不应该马上辞掉公交司机的工作。但是,这仅是基于现状来说,未来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当他以后对其他工作做了更多了解和准备,说不定他会有更多动力去辞掉现在的工作,but not today!
此类问题看起来并不难,做或者不做,就两个选择。但考虑因素一多,千头万绪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不停地折磨你。我建议大家花一分钟用橡皮筋模型把所有的因素都写下来,做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决定,恢复内心的平静。
Q&A:
Q1:用这个模型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决定吗?
首先,没有任何工具、模型或框架能保证得出一定正确的决定。我们使用它们是为了让思考更加清晰,分清主次,理清逻辑,尽量不要做出头脑混乱的决定。其次,因为不同的外部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价值喜好都会影响最后判断的结果,所以最后很难有正确一说。最后,正如引言:“Apeacefulness follows any decision, even the wrong one”即“任何决定都会带来平静,即使是错误的决定”,与其左右两难,进退失据,我们更应该勇敢地做出一个决定,我喜欢戏称为“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Q2:为什么只考虑了正向吸引的因素,而忽略了风险和挑战等负面因素?
Good question! 这是刻意的限制,目的还是为了简化问题。两个原因:第一,我认为在考虑是否改变的时候,正向的描述方式,更容易被自我接受,更有利于做出决定;第二,当我们差异化的描述正向吸引因素的时候,风险和劣势就已经暗含其中了,比如Brian“不辞职”里面有一条是“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反之,“辞职”去找新的工作就意味着可能失去很多自由的时间,所以这一项后者并没得分。
参考:
The Decision Book:50 Models for Strategic Thinking,Tschäppeler / Mikael Krogerus
Decision-Making Lifehack: The Rubber Band Method,Daniel Permana Pu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