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师的网站
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16959663602400/1017075323632896
字符串和编码
字符编码
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
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前面要补0,那就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
所以出现了UTF-8编码,它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而且ASCII编码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UTF-8编码的一部分
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Python的字符串
Python 3的字符串是以Unicode编码的,所以Python的字符串支持多语言,如中文
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ord('A')
65
>>> ord('中')
20013
>>> chr(66)
'B'
>>> chr(25991)
'文'
如果知道字符的整数编码,还可以用十六进制这么写str:
>>> '\u4e2d\u6587'
'中文'
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
Python对bytes类型的数据用带b前缀的单引号或双引号表示:
x = b'ABC'
要注意区分'ABC'和b'ABC',前者是str,后者虽然内容显示得和前者一样,但bytes的每个字符都只占用一个字节。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例如:
>>> 'ABC'.encode('ascii')
b'ABC'
>>> '中文'.encode('utf-8')
b'\xe4\xb8\xad\xe6\x96\x87'
在bytes中,无法显示为ASCII字符的字节,用\x##显示。
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 b'ABC'.decode('ascii')
'ABC'
>>> b'\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中文'
如果bytes中只有一小部分无效的字节,可以传入errors='ignore'忽略错误的字节:
>>> b'\xe4\xb8\xad\xff'.decode('utf-8', errors='ignore')
'中'
len()函数可计算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 len('ABC')
3
>>> len('中文')
2
>>> len(b'ABC')
3
>>> len(b'\xe4\xb8\xad\xe6\x96\x87')
6
>>> len('中文'.encode('utf-8'))
6
当Python解释器读取源代码时,为了让它按UTF-8编码读取,我们通常在文件开头写上这两行: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第一行注释是为了告诉Linux/OS X系统,这是一个Python可执行程序,Windows系统会忽略这个注释;
第二行注释是为了告诉Python解释器,按照UTF-8编码读取源代码,否则,你在源代码中写的中文输出可能会有乱码。
格式化
%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如果只有一个%?,括号可以省略。
格式化整数和浮点数还可以指定是否补0和指定整数与小数的位数:
>>> print('%2d-%018d' % (3, 1))
3-000000000000000001 //前面空格加上3有2个字符,17个0加上1有18个字符
>>> print('%.2f' % 3.1415926)
3.14 //控制为两位小数
>>> print('%18f' % 3.1415926)
3.141593 //数字加上前面空格和小数点共18个字符
>>> print('%.18f' % 3.1415926)
3.141592600000000068 //控制为十八位小数
不太确定应该用什么,%s永远起作用
%是一个普通字符时就需要转义,用%%来表示一个%
format()
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0}、{1}……,不过这种方式写起来比%要麻烦得多:
>>> 'Hello, {0}, 成绩提升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
'Hello, 小明, 成绩提升了 17.1%'
list
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比如,列出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用一个list表示。变量classmates就是一个list。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索引是从 0 开始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取最后一个元素还可以用 -1 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 classmates[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classmates[-1]
'Tracy'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要拿到'php'可以写s[2][1],类似看成二维数组:
>>> L = ['Apple', 123, True]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 L = []
>>> len(L)
0
tuple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如果你这么定义:
>>> t = (1)
>>> t
1
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这是因为括号()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这就产生了歧义,因此,Python规定,这种情况下,按小括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自然是1。
所以,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 , ,来消除歧义:
>>> t = (1,)
>>> t
(1,)
最后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这个tuple定义的时候有3个元素,分别是'a'
,'b'
和一个list。
当我们把list的元素'A'
和'B'
修改为'X'
和'Y'
后,tuple变为:
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
,就不能改成指向'b'
,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所以如果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
条件判断
elif是else if的缩写,完全可以有多个elif,所以if语句的完整形式就是,注意不要少写了冒号:
if <条件判断1>:
<执行1>
elif <条件判断2>:
<执行2>
elif <条件判断3>:
<执行3>
else:
<执行4>
之前我也在第一part发现:input()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tr,str不能直接和整数比较,必须先把str转换成整数,用int()
s = input('birth: ')
birth = int(s)
if birth < 2000:
print('00前')
else:
print('00后')
但如果输入abc,同样会报错,原来int()函数发现一个字符串并不是合法的数字时就会报错,程序就退出了。
循环
Python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执行这段代码,会依次打印names的每一个元素:
Michael
Bob
Tracy
所以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
再比如我们想计算1-10的整数之和,可以用一个sum变量做累加:
sum = 0
for x in [1, 2, 3, 4, 5, 6, 7, 8, 9, 10]:
sum = sum + x
print(sum)
Python提供一个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再通过list()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比如range(5)生成的序列是从0开始小于5的整数:
>>> list(range(5))
[0, 1, 2, 3, 4]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比如我们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break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continue语句可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通常都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dict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Python写一个dict如下: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 d['Michael']
95
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还可以通过key放入:
>>> d['Adam'] = 67
>>> d['Adam']
67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k']
88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会报错:
>>> d['Thoma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Thomas'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 in 判断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
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内存浪费多。
而list相反:
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占用空间小,浪费内存很少。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就是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这是因为dict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存储位置,如果每次计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结果不同,那dict内部就完全混乱了。这个通过key计算位置的算法称为哈希算法(Hash)。
要保证hash的正确性,作为key的对象就不能变。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 key = [1, 2, 3]
>>> d[key] = 'a 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set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
试试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会报错。答案是肯定的。
再议不可变对象
上面我们讲了,str是不变对象,而list是可变对象。
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虽然字符串有个replace()方法,也确实变出了'Abc',但变量a最后仍是'abc',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要始终牢记的是,a是变量,而'abc'才是字符串对象!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说,对象a的内容是'abc',但其实是指,a本身是一个变量,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abc':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的内容。相反,replace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但变量b却指向新字符串'Abc'了:
所以,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
简单记录一下:list: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tuple: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dict: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s = set([1, 2, 3])
set和dict是无序的
list:
访问list:
classmates[0],索引从0起
classmates[-1],索引为倒数
末尾追加元素: classmates.append('Adam')
插入:classmates.insert(1, 'Jack')
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 classmates.pop()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pop(i)
元素替换: classmates[1] = 'Sarah',直接赋值给索引位置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可以list里有list
tuple:
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 t = (1,)
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如果指向list,那list仍可以改。
dict:
储存键值对key-value,key为不可变的字符串或者数字
内置方法:
dict.get(key, x) :获取对应的value,若key不存在,则返回 x;若未传x,则不会报错也不会有返回值
dict[key] = value:添加j键值对
dict.pop(key):删除某键值对
特点:查找和插入速度快,消耗内存多;无序排列,与插入顺序无关
set:
储存 key,没有value,且key不能重复
set.add(key):添加元素
set.remove(key): 删除元素
对于不可变对象字符串有个replace():a = 'abc'
b = a.replace('a', 'A')
特点:无序排列;
key只能为不变对象:当 key 为 tuple 时,若 tuple 的元素均为基础数据类型,则可以作为 key 添加到 set中,如(1, 2, 3),反之报错,如(1, [2, 3])有一个unhashable typ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