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举杯向月,心如明镜。年少之时虽多吟诵古人的诗句,却不能明了其中的韵味。因何古人常常对月抒怀,以致我们今天看到的吟咏月亮的诗句如此之多?如今年岁渐长,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原来月亮似乎是万物间最有灵性的一个存在。她皎洁如玉,清澈澄明,似能洞穿人心;她虽洞穿人心,却不言不语,兀自高挂天边;她或圆或缺,或阴或晴,任你放飞心思;她气定神闲,俯瞰万物,面对她时,世间烦恼终究会化作一缕云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素有“孤篇盖全唐”之美誉的《春江花月夜》,意境空明,韵律婉转,语言隽永,读后回味无穷。作者张若虚将世间一切美好之物尽收于笔端,而其中的“月”是主体,是灵魂。这幅幽美渺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借描摹人间最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抒发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旷远的艺术境界。论及古人,吾不及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月圆之夜,似乎空气里也平添了一丝乡愁的意味。年少时的梦想,大概永远是仗剑走天涯。然而一旦看尽世间繁华,回望来路,却不胜唏嘘感慨。城里的月光,映照一座城市,守候一城心事。看月是月,看月更是千里故乡遥。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友人,伴着一年又一年的月缺月圆,永久地铭刻在记忆深处。“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月色清凉,笛声渐远,到不了的是远方;白夜似梦,夜凉如水,回不去的是故乡。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家偈语如是。月如佛,千江如众生。心生空明,万物亦是空灵。天上月是月,水中月亦是月。千里和光,千里同尘。佛家能参透芸芸众生,亦知来世今生。吾乃俗世中人,做不到心如止水。你说,抛却尘世烦扰,一心向佛,死后便可入极乐世界。然而我终不愿。因为在那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脱俗的极乐世界,每个佛陀都长着一样的面孔,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你?你怎忍心,将寄托来世的愿望亦化为泡影?
上弦月,钓闲愁;下弦月,锁清秋;满月清辉,无言独上西楼。夜色融融,朗月辉映,缥缈无边。不如抛却一帘心事,尽付与春水东流。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