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中国人的德行。读的非常快,觉得这本书很多观点太偏颇。
本书着重讲述中国人各方面的特质,或可说国民性,从面子问题、时间观念、公益心、同情心等多个角度对中国人进行解读。书中谈到不少中国人的优点,但更多的是他们国民性中的缺陷。
这本书的作者,乍一看每一章节,好像都是在夸中国人的优良品质,但是仔细一读,就发现字里行间都是批评,都是不理解中国人的人性,都是觉得中国人不懂得生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的观点真的是大错特错。
因为这是外国人演技的中国人,所以说有误会,有不理解的也正常。而且那个时代背景,清朝腐败,人民生活困苦。有一段话,摘出来,做个好的理解“不过,有一点必须提醒读者,就是本书只类似于一个限制性从句,所以不能像具有概括性的主句那样概括整个中国,也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民众的特点,只代表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大致印象,只反映了中国人的一部分性格。它就像一条光线,只有与其他光线汇聚在一起,才能形成一道光。这些文字来源于我和其他各种人的个别经验,其中有许多特别的见解和例证,可以作为了解中国人的初级读物”
其实,孤立的去解读一个民族的人性是有失偏颇的。我很喜欢附录中引用的鲁迅先生的一些观点,觉得具有方向性。也许暂且可以做个回答。 问题的症结:永远自我感觉良好,永远自欺欺人,永远不能正视现实、不能认清自己的真实面目;陷在“瞒和骗的大泽”中无法自拔。 对中国人性格的建议: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 关于这本书的作用: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爱生自觉。
我也很庆幸,中国人这么多年的改变。在衣食住行上都与文章的描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那个时候,中国人吃饭都成问题。作者看到的也太片面,在那个时代也是可以理解的。
观点虽然偏颇,读一读史密斯的书,也是可以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