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1346】 2019/08/22 星期四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胖爸爸
在这个致焦虑的年代,生发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当今家庭层面的教育问题,不在于焦虑本身,而在于如何面对焦虑。
有些人的思维习惯,是以焦虑找焦虑,结果就是贩卖焦虑的吐槽文盛行。这种情况固然可笑,但也情有可原。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的人得了病,到了医院发现,“呦呵,原来他也得了这种病,而且比我还重”,心理上顿时产生短暂的放松感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但是,问题解决了么?显然没有,一旦回到自己的病床(家庭),面对猪队友和熊孩子,依然束手无策。就像别人的病情不能治愈自己的病情一样,焦虑也不能治愈焦虑本身。
治愈焦虑的唯一有效途径,不是去找焦虑,而是去找办法。
如果开一个方子的话,只有六个大字:调整,取关,行动
No.1 调整
调整什么?当然是目标,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在教育这件事上,目标定的太高太远,是焦虑的万恶之源。
因为孩子是一棵生长中的树,而不是一截被伐过的木头。你无法预知他的上限,也无法看透他的未来。
再强势的父母,都难以按照自己的蓝图订制一个孩子。
我曾提示过:比择房更重要的,是择偶。如果真的想订制一个孩子,得先订制一个伴侣,一枚精(卵)子。否则,光靠后天,恐怕非常艰难。
所以,在确立教育目标这件事上,有一条最最重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什么?父母以及父母所共同建设的家庭。
假设我们就把教育的目标等同于考大学(此处拒绝抬杠,我当然知道这两个不相等,只是这样说相对好理解一些),以父母二人中,较低的一方为底线,较高的一方为高线,超过了高线,就值得额手相庆了。
有人说:这么定未免太低了吧!
其实,如果用长期目光来看,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别看我们很多人似乎比父辈进步了一大截,其实,这种进步更多的是得益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仅就个人而言,未见得有这么显而易见。
所以,不要动辄拿自己和老子的比较,来要求孩子,我们的孩子还能有这样级别和程度的进步和跨越么?
从0到1的飞跃是无穷大,从1到2就是100%,从2到3就是50%……某种意义上来说,代际间的传承类似于数学中的“求导”。
为什么书香门第多大师?人家家底厚,禁得起求导啊。但是,对普通家庭来说,禁得起一次求导,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如果父母不是985和211毕业的,就不见得非要把985和211定为目标。因为按照名额和概率计算,清北配的,都得有很多人,要做好求导和降阶的准备。
当然,如果孩子属于鸡血型,拿清华北大激励他是可以的,但是,这个目标属于口号型的,我们讨论的这个目标,是藏在心里的。
如果全中国家长心里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那么估计有超过99.9%的家长都得焦虑,且不治。
插播一个段子,来自于班上某女同学:
我算是想开了,管他上什么大学,我起码得保证自己活到他考大学,否则,培养的孩子,还不一定便宜谁了。
这目标调整的似乎就有些一步到位了:“我”的目标,只关乎“我”。
No.2 取关
别误解,不是号召大家取关某些公众号,我没那么唯我独尊,也没那么狭隘自恋。我强烈且严肃建议大家取关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目标是内因,别人家的孩子是外因。但是,这个外因会非常全面深刻地影响内因。许多家长原本正常的心理目标,就是被“别人家的孩子”一步步上调到异常的。
所以,调整目标和取关必须同时进行。
为什么这件事必须做?
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成果”,无论是,咳,咳,先天,还是,后天,都是“事不关己”的。
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并非理想的“标准人设”。即使拿成功作为唯一标尺,要培养的也是个“成功人士”,“别人家的孩子”顶多算是个孵化中的项目,能不能破茧成蝶还很难说。所以,与其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标,倒不如一步到位,拿任正非做参照系……
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疯子”,比例差不多。大多数情况是:4岁就会1500个英文单词的,可能数学也在家拍桌子呢;奥数呱呱叫的,可能写作文时也挠墙呢;会弹琴的,可能下水就腿软;踢球满场飞的,可能音乐课正被虐呢……
常言取长补短,说的是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希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么是取不过来,真取过来,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当然,我也知道,在这个信息时代和共享社会,自己闷头跑,既不符合时代旋律,也不符合人类八卦天性。
如果非要关注,建议大家关注“别人家的父母”。
虽然“别人家的父母”,有时也会让人焦虑,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找到“方法”的。
我说的“别人家的父母”,主要是身边人。比如,同一个片区的,同一所学校高几个年级的,以及同年级甚至同班的,楼上的,楼下的,同学,朋友……
关注“别人家的父母”,要目的明确目光如炬,咱是来治愈焦虑的,是来寻找方法的,其他的信息啊资源啊内幕啊,恐怕还没有度娘可靠呢。
请注意,开头我没推荐取关公众号,但是这里也没建议关注公众号。因为据我所知,很多写教育公号的,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都很难说。
No.3 行动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装修带来的教育心得,这次跟大家分享收拾办公室的带来的教育心得。
有一段时间,我的办公室特别乱,每次收拾之前,我都要抓狂一段时间:怎么办啊?无处下手啊?哪个先开始呢?
宝贵的时间就在这种无效的思考中蹉跎了。
现在有很多父母,恐怕也是这样的心态:语文没启蒙怎么办?数学没启蒙怎么办?英语没启蒙怎么办?不爱阅读怎么办?发音不行怎么办……
怎么办是焦虑的集中表现,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掉“怎么”,只剩下一个字:
办。
有一句鸡汤我很喜欢: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话说说容易,但是,我知道你们需要方法。
一:排重要性,重要的先开始
有人说,这个我分不清,感觉语数外都重要,ok,pass。
二:排难易程度,简单的先开始
有人说,这个我也分不清,ok,我多说两句。
从项目来看,英语的难度小于语文,语文小于数学。再具体点,什么都不会,英语拿着本英语书,对着音频,听听听读读读。语文,各种书读读读,数学嘛,先把计算和基础的思维建立起来……
从实施主体来说,长板优先,家长擅长的优先,孩子擅长的优先,有些兴趣是天生的,有些兴趣是要靠成绩激励的。别说自己文凭不高,即使初中毕业,语数外也用排出个123来……
最怕的是难的不会,容易的不为。
有人说,不行,我还是迷糊。ok,pass。
三:第一眼任务
第三步,这也是我收拾办公室最常见的办法,第一眼任务,就是念头产生的那一刹那,所见到的,就是任务。管它什么优先级啊,统统放到一边,先把这个任务完成再说。
比如,您看胖爸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的是读书,单词,练字,计算,倾听者,点读笔……无论是哪一个,马上行动起来。
千头万绪,找不到头的话,随便抓起个头,就是正确的头——你可以善意的将这种偶然理解为“天意”,暗中提醒呢。
有人说,不行,我还是看不清,ok……
对不起,打扰了,我没看到您闭眼睡着了。
对不起,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对不起,隔壁又发了一篇10万+,我耽误您嗨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