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最近做了一个学生的申请,递上去很快就收到了学校的offer,王某某近来消停下来的进修的心又被提了起来。
王某某昨天晚上放弃了最近因为临近年关的无所事事而重新开始看的网络小说,然后开始给自己灌鸡汤文。王某某其实向来不怎么看这一类的文章,因为一直以来都觉得,所谓的道理,都懂了,不需要别人再来告诉了。事实是,有些装帧很漂亮很酷的书,可能是没什么内容,但是王某某依然是喜欢的,看着也是心喜的。但是,王某某没有足够的金钱去支持这样子的消费,毕竟,买书是王某某最容易下手的消费。
王某某决定要开始看一波的鸡汤文,所以去了图书馆,抱了一堆不厚的书回来。因为给自己定了2019年看完至少35本书的目标,一除,发现每个月要看完2.9本多一点才可能达成新的一年的目标。2018年后半年,王某某看的书一本比一本厚,这样子厚度的书,王某某给自己找了借口,觉得三本差不多算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朋友出招,表示应该看一些不那么厚的书,王某某深以为然。
看鸡汤文的时候,王某某在看到有别字的时候,心下有些不舒服。这些年过来,看的书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觉得太多的书,校对地太不认真了。因为王某某小时候有一颗要做老师的心,所以大学选修了教师的方向,教育相关的东西总是时不时会冒出来,虽然说,王某某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就放弃了教师这件事。王某某开始担心,如果将来,自己有了孩子,该怎么教。王某某想,广告里面借用的谐音,各种变着法得玩文字游戏,大人看了有趣,小孩子是否会备受干扰?毕竟高考前,王某某接受了高强度的训练,关于同音字,同音异义等等,为了拿到前面那些客观上来说选对了就满分的基础题,曾经付出过很多。至今,印象深刻。所以,王某某虽然后来修读了英语专业,看到中文里面的别字还是很敏感。
大学的时候,王某某开始会刷一些社交媒体,但是王某某是一个严肃的人,发文发状态的时候会检查自己写的东西,不会因为智能手机码字跳出来一些差不多的字就那么用,也不觉得便捷,会觉得干扰。所以朋友说,王某某不愧是曾经的语文课代表。后来,王某某开始慢慢融入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觉得应该要打开自己,不用一直紧绷着生活。跟朋友网上聊天的时候也不再字字求精,表达的意思大家理解,也便过了。这样也更有效率,那个时候的王某某不太会打字,但是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跟曾经一样,倾向于内向的表达,写日记。
虽说如此,王某某对于别字还是会敏感。王某某觉得,社交媒体,大家轻松即可。但是出版物,对于出版的作品,王某某还是有自己的执着。王某某觉得,既然是出版的作品,那便会有孩子们去买,去看。小时候的王某某很相信书上写的东西,看到别字第一反应是自我怀疑,这样子的怀疑在王某某升上初中之后开始改变。王某某发现很多东西不是自己错了,是书本上写的东西错了,王某某一开始不相信自己,会去找老师求证。也因为这样,王某某开始怀疑一些权威的东西,也开始生出自己的意识。
之前看《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王某某很羡慕,也很想做校对,但是王某某是英文专业出身的。王某某也很想做编辑,从事出版行业,但是,王某某是英文专业出身的。王某某当年其实并没有想要读英文专业,毕竟,王某某曾经极度厌恶英文,考试成绩是68分,距离合格线72分还有好几分。所以,王某某对于英文,一开始是抵触的。但是,王某某后来成绩进步了,高考的英文成绩看着不错,所以,很少接触外界的王某某很相信哥哥说的话,放弃了本来想进的中文系,就像曾经听哥哥的话放弃理科,读了文科一样。现在想来,曾经的王某某的确是笨的。哥哥英文不好,还是个理科生,数学是强项,学的金融。对于文科的学校,当哥哥的并不喜欢。一个人即使再优秀,也只在自己的领域。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那条路要自己探索。当然,王某某也并不觉得有多么遗憾,毕竟,英文专业让王某某的四年躺着过。而对于无法重新选择的事,需要做的事情是接受与面对。
王某某用自己是英文专业出身的这个借口用得很溜。王某某喜欢写东西,喜欢看很多的书,但是王某某不认为自己能够从事中文相关的工作。王某某从毕业开始,虽然每次换工作都进的不同的领域,但都有共同性:英文。王某某兼职的时候也找英文相关的。王某某觉得,出版行业为什么会接受一个非中文系的人?王某某曾经找过与英文无关的工作,面试的时候,人事问,你不是英语专业的吗,为什么要来我们这儿呢?那时候单纯无脑的王某某以为既然让去面试了,自然是知道自己英语系的,不介意的。后来,王某某知道了,人事里面有一种是专门负责招聘的,他们有自己每个月需要达成的绩效,有一定的量需要完成。我想,王某某其实是很想做出版编辑一行的,但是王某某的想不敢放到实际操作上去。
王某某觉得现在的生活也很好,只是还是会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