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文化,受地域的礼俗影响而出现差异。关中婚嫁,古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产物,随着近代社会文明的出现,自由恋爱的“普及”,婚嫁习俗更显得文明、温馨和多彩。
过去关中的婚嫁文化,大体上是父母之命定下娃娃亲(换生辰八字合婚没有不吉利的事出现就可以定下这桩亲事),直到谈婚论嫁时找个媒人(三媒六证),按当地习俗见面、看屋、过礼、找先生看结婚的日子、定结婚日子、下结婚帖子、送柜等过程,然后就是完婚大典。
当然,也有不是定下娃娃亲的,那就是村中常走村过寨、喜好说媒的人,经过自我权衡男女家“门当户对”后,出面说媒拉纤。如果双方家人没有多大意见,就约定背见。背见后基本认可,就可以合婚(男方家把女方的生辰八字要来,和自己家男孩子的生辰八字一起写在纸上,压放在灶爷台上,家里三日内平安无事或者有喜庆的事出现,就是美姻缘,否则合婚不成,不成姻缘)。合婚后,接下来就是见面(男方在媒人的引领下一起去女方家,接受女方家人和对象的考验,并与女方谈话了解,彼此满意了,就可以交换信物)。见面彼此满意后,便是看屋,女方的长辈去男方家看屋子(家庭殷实程度),以后便是双方媒人就研礼,研好礼,接下来便是过礼的程序。过礼是在男方家举行,三媒六证同时参与 。
完婚大典。提前三天给媒人以及亲戚发请帖,给女方家拉去新油漆过木柜,亦表示准备在后天迎亲。
结婚当天,在天色没有亮时,就要把新娘子接回来。迎亲的队伍是讲究“七娶八送”的习俗,迎亲的队伍在回来的路上是绝对不容许停下来的,那是不吉利的象征。打醋坛、扬麦草、拜堂、抢入洞房等民俗各有说辞讲究。半上午回门前的交钥匙、挂门帘仪式也是一次开心的斗智比赛。回门后就是拜席,半下午后女方的送亲人与男方家人座谈罢便离去回家,亲戚朋友在婚宴结束后带着微醉而去,热闹的结婚典礼就算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婚宴算是最热闹的场面。故乡的婚宴分作两部分:下汤和坐席(主婚宴席),下汤就是亲朋前来祝贺道喜时,先行登记,凑够八人围成一桌,四、六或八个小凉菜外加烧酒(白酒),然后便是臊子面---这就是下汤(也叫喝汤)。婚宴席一般都在午时以后才开席,主婚人讲话、一对新人拜红叶(媒人)、卫家(老卫家、小卫家、小小卫家)、姑婆、姨姐等等亲戚,然后是乡党、朋友,拜完婚宴席,还得由新媳妇在屋内拜家族长辈、平辈等,别急,还有帮忙的大厨师等一干人。
记得在(主婚礼现场)拜席时,主婚人唱喝着议程,诸如披红戴花、谢红还礼等,轮到从卫家开始拜席,当主婚人唱喝到“啥啥村他卫家,娃给你们行礼咧,请接着哦”时,一对新人便面对卫家,在主婚人“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的匀缓节奏下,带着微笑深深地行三鞠躬礼,同时帮忙的人中,有掌盘的人便高举着木盘,便站在接受恭礼者的旁边,卫家人也是开心的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展开钱币,让周围的人看清楚后站起来放到木盘里,掌盘的人唱喝到“某某村卫家红包大礼多少”,拜席依次进行。如果说婚宴场面很大的话,一对新人拜完席,简直就是头昏脑胀的,因为拜席时间长热闹喜庆气氛浓烈,直到日头压山左右。
夜幕下,门口的大红灯笼显得格外喜庆,闹洞房便开始了。有闹洞房的,也有听洞房的习俗。闹洞房时,文明的、不文明的猜谜、游戏等在不能出格的状况下都展示出来了,乡土情十分浓郁,直到一对新人疲惫时分方才收场。
尚礼的乡情,淳朴的民风,这古老俭朴而又冗长的婚嫁习俗及今不时让老人们提及、念想,愿世风回归真诚,人心归善,大道行简。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一日于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