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第一次去博尔赫斯书店,在没有读过博尔赫斯的书之前,我就听过这个书店的大名,听说它文艺,读过博尔赫斯之后,我才认识到它叫这个名字真的很文艺,去了之后,我更切身感受到它是如此的文艺。
灰黄的二层小楼隐身在一个与它不相协调的环境里,铁栏杆上爬满藤植,挂着两块铁牌,一楼是关着门略显昏暗的咖啡馆,爬一段狭窄盘旋的楼梯到二楼,一间十几平方的小屋子,一个读者,一个卖书人。博尔赫斯、陀斯妥耶夫斯基、阿兰·罗伯·格里耶、杜拉斯、德里达、胡塞尔、卡夫卡……在这里对望,这一切怎么看怎么有博尔赫斯笔下时空交错的恍惚之感。文艺!
书店的老板是城中有名的画家和出版人,出小众的书,开小众的书店,书店几经搬拆,才落脚至此,据说每个月要贴补一万左右,不屈不挠,这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文艺书店。
时下,文艺青年横行,敢独立、玩艺术、喜高雅、特小资、爱旅行、喜自由,看看这些特质,是真文艺的气质散发,还是假文艺的行为标签?谁也说不清楚,但在我看来,文艺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精神内质。
文艺青年不追求潮流,只追求内心,文艺青年不迎合他人,只迎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审美价值与行为方式,才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内核。所以那些行为标签神马的都是浮云。
以前「文艺青年」去丽江开旅馆,去拉萨放空,后来所有的青年都去了,「文艺青年」开始换地了,如果仅追求小众,这不是真文艺,文艺青年不管风朝哪个方向吹,自已行走的方向始终如一,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
「文艺青年」们大谈艺术,滔滔不绝,从空间艺术到时间艺术,从古典到后现代,其实文艺青年也不必非得跟「文艺」沾边,文艺青年借助「文艺」认识内心,表达自己,「文艺」是皮毛,不是文艺青年的指向对象,真的文艺青年旨在修炼内心。至于内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真的艺术青年不在意。
文艺青年没有永恒的精神偶像,崇拜者是追求抓住本质的归宿感,文艺青年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本质,崇拜会让人迷失,文艺青年也会放逐自己,但有方向。
文艺青年不爱贴标签甩名词,文艺青年更看重名词背后的东西,所以文艺青年不爱别人称他们为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渴求别人的尊重,自然也会尊重别人。
文艺青年也不是冷血,不近人情,他们有内心柔软的地方,纯真、天然,他们在人生的麦田里守望着这些他们看重的东西。
那个出家的悉达多,是我眼中最文艺青年的人,他放弃荣华与美妻, 一心追求内心的解脱之道,是真文艺,他的追随者们就没有真的文艺青年了。
老婆死后,那个敲锣打鼓的庄周,也是地道的文艺青年,纵横四海,九天揽月般的思绪,文艺至死,这样的人活在当下,几个「文艺女青年」敢爱?敢爱的是真文艺,不敢爱的恐怕就是假文艺了。
真正的文艺女青年不易做,女人担负着人类繁衍的重任,她们天然识时务懂得委屈求全懂得牺牲能换来什么,所以坚持自我的女人很难得,也不太惹人疼,她们看得清男人,看得清爱情,看得清婚姻。
乔布斯年轻时抽大麻,去印度流浪求道,回国后,兜售自己的价值观,起落浮沉时,荣耀满身时,都是一身的文艺,他是把文艺当商品,卖给那些膜拜自己的假文艺青年,他只是个文艺的商人。
文艺青年不会推动社会在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但文艺青年会推动人的发展,拓展人的可能性。
中国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文艺青年汹涌,路上骑青驴的,闭门不见客的,树下看书的,竹林里喝酒闲扯的,水边磕药发散的……与之而来的是思潮的大迸发,思想激荡,灿若星河。
所以,一个伪文艺青年时常会怀念那些时代,我不敢奢求自己成为一个真的文艺青年,只希望能和更多的文艺青年身处同一个时代。尽管他们藏身于人群,不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