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这句话可以形容某些大器晚成的杰出人才,同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本好书。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哪怕刚写出来时无人问津,也终于会有一天,让大众重新认识到它的精彩与价值。
《菜根谭》,就是这样的“金子”。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本书是明朝末年时期的作品,几百年来,一直都没有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
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外突然兴起了一股《菜根谭》热,尤其是在日本,很多企业还从这本书中寻找管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最后,大家对这本书的关注随着海外的这股热潮回到了国内。
这本书到底好在哪儿呢?《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文人洪应明。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朝的嘉靖万历年间,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与学者。
早年,洪应明想通过科举考试求个一官半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官场浮沉若干年后,他处处碰壁,最终还是选择归隐山林,著书立说,修仙求道。
这让他对于儒道释三家思想都大有研究,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洪应明的人生并不如意、颇多坎坷,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从不放弃或者降低对自己品格与操守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归来半生,仍是少年”。
他的个人价值观,体现在这本《菜根谭》之中。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多看看这样的书,能起到督促自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明白,哪些事情属于一时之利,不可心急而为之,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从内容上看,《菜根谭》写得很“接地气”。这本书基本上都由一些简洁有力的短句组成,简单易懂。
它不讲大道理,而是把传统的道德规范融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去。
书中告诉我们:怎么选择朋友、怎么与身边的人相处、怎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又怎么看待功名利禄等等。
无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我们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这本书也并非十全十美。
有些学者认为,书里把世界看得太冷漠,还有不少消极阴暗的观点。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甄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