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阴天,窝在沙发里看书,但感觉心里不是很安静。年纪大了,就想着怎么能静静。打开爵士乐,喝杯咖啡,平息了一些残存的躁动,继续读书。《瓦尔登湖》很快看完了,没剩下几页纸了,但我并不着急。又翻了几页恰克的《肠子》,待临近中午,赶紧换了另一本书,否则包子很难咽的下去。读读鲍勃·迪伦的诗歌集吧,看到漂亮国1964年的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鲍勃·迪伦还是行,那个年代就带有如此深刻思考,似乎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带有如此深刻的思考。《最后的演讲》里作者借用他父亲的话,表述了自己对体力活的肯定,宁愿做一个挖沟工人也不愿在办公桌后干清闲的工作,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者。以上这些书、想法在今天看来都显得过于老派了,现在谁还会对情怀、思想、诗感兴趣,坦白讲,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对现今最流行的事物丝毫无知,但又一想,大家都差不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在我看来没什么事比读书还有趣了,但在现实生活中从来不主动和人聊书相关的话题,没必要引起人们的逆反,更害怕因为我的强烈推荐而引起对某本书的厌恶,那我罪过就大了。我算是活的越来越明白了,就是“目中无人”地活着、活下去,它非骄傲或看不起他人,而是以独自一人的觉悟活下去,做点自己喜欢的就行了,别人的想法就随便吧,也不会刻意或主动和他人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没事儿了找家咖啡馆,找个舒适的沙发,读读小说,读读诗,读读非虚构作品,读完了不用和任何分享,有多美呢,自己和自己就能玩下去了,像村上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这叫自闭么或闭塞么?这叫高质量人生。和反对自己的声音、充满情绪化的声音远一点,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和自省。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读更多的书。这不是一句笑话或幽默,有一件使自己沉迷的下去的事情是一种幸福。读西西的小说时我就有如此感受,个人没那么伟大,甭管外部世界是怎样的了,沉迷下去吧,如果有事情能让自己沉迷的话,那是多么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