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进不可战,退不可守者,无眼之棋,死棋也;看不动情,唱不发调者,无务头之曲,死曲也。一曲有一曲之务头,一句有一句之务头。字不聱牙,音不泛调,一曲中得此一句,即使全曲皆灵,一句中得此一二字,即使全句皆健者,务头也。
人亦照谱按格,发舒性灵,求为一代之传书而已矣,岂得为谜语欺人者所惑,而阻塞词源,使不得顺流而下乎?
音律第三:恪守词韵、凛遵曲谱、鱼模当分、廉监宜避、拗句难好、合韵宜重、慎用上声、少填入韵、别解务头。
音律之下,有九点需要注意,这些对词,韵,平仄,等情况的解释,多援引《西厢》《琵琶》,即元曲中北曲,南曲的佳作。视其为泰斗之作。因当时的明人对这些曲目很是了解,所以笠翁写到的音调问题,能够被他们所理解,知道其中的奥妙。今人则多未曾看过该文本,更别说听相关的昆曲和北调,个人对于很多词语的解释是糊涂的。然而,没有跳过,而是第一次的囫囵吞枣似的看完这一部分,对词韵在文本中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在看下一章的“宾白”的时候,再次提到平平仄仄,上入去声,没有陌生感,能够理解古人文本的音律感了。所以说,不懂没关系,就这么看着看着,想着想着,熟悉了某一种文本叙事,或者说经常见面,心理上的不适感渐渐消失,可以摆正心态去理解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