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遇到父母争吵,常常一脸惊愕,呆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如今,与爱人争执时,女儿的表现胜过我。她露出一副难过的表情,用委屈略带哽咽的口吻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了嘛。“
我们只得赶紧说,”爸爸妈妈没有吵架,只是讨论问题的声音大了一点。“
长大后,父母开始慢慢尊重我们的想法,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但性格偏内向的我,依旧不敢在父母面前指出他们的问题。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如果没有父母最初的养育照顾,孩子不可能长大成人,不可能明事理,因此更不敢对父母提出批评。
眼见父母争执,怎能无动于衷?
01
终于从《孝经》中找到答案!
《孝经·谏诤章》中,曾子向孔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无论什么事都遵从父亲之命,这能称得上是孝吗?孔子非常明确地答道:这是哪的话!古时候的天子身边会设有七名能够直言进谏的大臣,即使天子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
无论是父还是君,他们地位虽然尊贵,但并非道德无缺的圣人,也会犯错,作为子女和下属,有义务提出批评。
这样看来,子女对父母是有谏诤责任的。
02
儒家认为,在对父母和对国君提出批评的时候,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这便是“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对父母可以提出批评,但不要把他们的过失向众人宣扬,且不要触犯他们的颜色。而对国君的批评,可以犯颜直谏,而且也不必向他人隐瞒国君的过失。
人人喜欢被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长辈,在孩子面们,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因此说话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
当众表扬,私下批评
父母同时在场时,肯定他们的优点。比如:妈妈做的菜绝对一流,色泽好口味佳,还比酒店营养健康;爸爸的能力真是强得不行了,一个电话就搞定。换成我,跑一周也未必办得成。
找个父母心情较好的私下场合,轻声细雨提出他们的不足,且最好给出切实可操作的建议。例如:与父亲喝酒聊天或陪母亲公园散步时,委婉且貌似不经意地提出缺点,并给出解决方案。
父亲年龄大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固执,尤其讳疾忌医。母亲很担心他的身体,常因此争执。其实,他不仅是怕被查出毛病,还怕花钱。年前,我告诉他,单位安排的每年体检我用不完,再过几天就过期了。这才将他“骗”去医院体检。开完体检项目,还特地交代护士,千万不能告诉他花了多少钱。体检结果无大碍,母亲也宽心了。
父母与子女血肉相联,他们总能容忍孩子的言行。哪怕偶尔说的话重了,也不会记在心上。
小吵怡静,大吵伤身。小矛盾,父母自己解决,我们就必不参与了。若争执较严重,双方长期意见不合时,作为子女就需要帮助协调了,这也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03
有人说,幸福家庭最重要的是,将夫妻关系列为第一位。夫妻关系是所有关系中的重中之重,胜过亲子关系。继承法也将夫妻作为第一继承人。
夫妻间共同生活、相互扶持最长久。老来伴,不就是年纪大了可以相濡以沫吗。
父母操劳大半辈子,为人子女者,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对原生家庭,不应抱怨,更多的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
不抱怨父母无能
不抱怨父母啰嗦
不抱怨父母抱怨
不抱怨父母迟缓
不抱怨父母生病
思来惭愧,仍有诸多地方做得不够。
04
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嗯,至少平时多联系吧,多沟通交流,才能了解他们近况。上大学那会,母亲交代我,每周至少往家里打一次电话。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至今。如果女儿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她将来也能做到。
如有条件,常回家看看吧。帮他们买个智能手机,教会他们常用软件。瞅瞅有啥该买舍不得买,该扔舍不得扔的。抽空带父母做个体检,出门旅游吧。
很希望他们能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
有时候,老人像极了孩子。
几句好听的话、一点小心意,都能心花怒放好些天。
当我们翅膀长硬,翱翔天际之时,别忘了身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