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去了济南的曲水亭街。下午,睡足了觉,就信步向泉城路走去。一家星巴客在街边,要了两杯大杯的咖啡,喝得心满意足,接着又去找老街。
泉城路是济南最繁华的街吧,人流如织,车流如龙,迎面而来的是挤得跌跌撞撞的人群。顺着百度的导航,拐进一个小巷,立即如入无人之地,外面的喧闹顿时消声匿迹,仿佛走进了桃花源的洞口。
古旧的巷子,路面是青石板路,巷子窄窄的,两边就是高墙鼎立的民宅。这些院子应有一些年头,下面大多用石块铺就,上面是泛着青苔的砖瓦,砖因年代久远,早已被雨水冲刷成青灰色。鞋子踩在青石板上略为垫脚,更有了亲近自然的意味。许多人家的院子早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透过两门之间的缝隙,还窥见里面的陈设,都已尘土覆盖,似乎历史就在那刻停滞。应是统一行为,每家每户的门两旁都挂着牌匾。上面是两句话,大多用黑底烫金的字刻上去,个别人家的是红底烫金字。每幅字都值得回味,站在每一家门前,把这些句子读了又读。
出了巷子,一拐就到了曲水亭街。立即又有即入闹市的繁华,这应是济南著名的街道。整条街,一条河从这头到那头蜿蜒而过,据说这水发源于王府池子,流向大明湖——就是那个夏雨荷的大明湖畔。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里还住着人,出门即看到门口的流水,远眺就能望到大明湖,这样的街景恐怕是千金难买。河里还养着鸭子,一只站在河中的石头上,时而伸长脖颈,时而翘足骚痒,任由岸上的人拿相机对它照了又照,想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这点关注在它看来也不算什么吧。另一只则要自在得多,在河里旁若无人地游着,绕着那只游了一圈,就到另一头,全然不顾那些在桥上惊叫的人。
终于见到了那个亭子,曲水亭中的亭就取自这个亭子。亭子上的漆新鲜如昨,想是刚漆过没多长时间,有些许失望,希望亭子斑驳得如灰蝴蝶的翅膀,希望在某处看到脱落的木屑,更希望旁边还立着一块牌子,告之你这亭子年代已久,请不要触碰它,就让它与时间为伴,见证着世间的流转。可是它太新了,新鲜得让人忘记时间,让人回忆不起历史。
这里人真多,每人都拿着相机,为了不成为别人相片的背景,我们又拐进了一个巷子。
一座大院立在路的一旁,牌匾上写着“张家大院”,原来这是一位张姓人家的宅子。信步走到里面,院子里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房子,每家门口都重装了门面,用的材料不同、大小也不同,现在这里住着许多户人家。院子里太挤了,只容得几个人来回走动,当初的张家大院的风采恐怕早就存在记忆里了,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出来院子,右手边还放着一个巨大的垃圾筒,两个老人围在两边。一个老人对另一个说:“上午我刚找过,找到了两个,现在可能没有了。”另一个老人依然把头埋在垃圾筒上方,不一会儿,她兴奋地说“有,找到了一个。”她把手里拐杖伸进到筒里,一个瓶子被顺势捡了出来。两个老人为刚刚找到的饮料瓶兴奋不已。
我停了片刻,就轻声轻脚地离开了。
我们总在怀念历史,感伤岁月,鲜淋淋的现实才更值得感慨。
接着我们就慕名去了王府池子,一近池子就看到里面有许多游泳的人。池子不算很大,但水干净、清洌。池边还有高楼,住在楼上的人每天都能望见这一池水,想来也是美事一桩。池子周边的建筑参差不齐,大多都像随性而建,所以池子早就没了当年“王府”的气派,更像是食尽人间烟火的下里巴人。
曲水亭的周边很美,但这美不是把古旧保存完好的美,也不是修缮一新的美,是新与旧掺杂在一起,是规划与随意结合在一起,是保护与破坏融合在一起,所以,就有了一种随性涂鸦、意想不到的美。如果想在这里寻找历史,恐怕只可找到蛛丝马迹,如果想在这里寻求时尚现代感,也只能找到一些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