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战国时期各国相互吞并、征伐的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解释,因为这种说辞说的是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放到哪里都适用,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发展的推动
战国时期已经经历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文化学术发展的巅峰期,在各种学说和思想的碰撞下,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儒墨道法”四大显学各显其能,除了墨家思想不为各国君主所用外,儒、道、法三家都找到了自己理论实践的土壤。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占据了主流,吴起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变法图强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通过变法魏国最先称霸于诸侯,魏武卒威震天下,把秦军打的一败再败。这种变化打破了春秋及战国早期的天下均势,为强兵灭国提供了可能。
霸主雄心的践行
和秦奋六世之余烈一样,战国七雄中也不乏杰出的君主。这些君主的心中都有两个词“称霸、灭国”,因此战国前期的重心是“称霸之策”,到了后期才演化为“灭国之谋”。统一的第一步是土地,第二步是人口,第三步是人心。吞并土地、开拓疆域,是谋天下的第一要务。
始皇帝灭六国统华夏,弘法治结民心,扬国威于四海,树丰碑传万世,建立了不世功勋。
谋者博弈的舞台
谋者谋国、谋身、谋天下,谋者的最高追求,让自己所在的组织利益最大化。古往今来的谋者所有的奇谋良策都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抱负,谋得天下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合纵连横、东齐西秦都是谋者的博弈,都是谋天下的角逐。没有吞并共伐,没有了灭国之战,谋天下从何谈起。
法家的申不害、慎道、商鞅都是理论的践行者,他们要通过称霸灭国来证明法家是强国之术,法家思想是博弈的最终赢家。
勇者杀伐的领域
勇者杀伐之能,不战则无威,无威则无位。这些战场上的英雄需要有让自己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机会来崭露头角,无敌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平天下才是终极的抱负。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想到的是借机一战灭赵,奠定秦一统天下的根基。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为将,不谋全胜者,不足以为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