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午参加完活动,我与俩宝一行三人走在路上又累又渴,走进一家商店。叮嘱二人:只可买水。
二宝转了几圈后毅然拿起一瓶饮料,无论我怎样引导就是油盐不进,店员小姑娘也帮忙劝说”喝饮料只会越喝越渴,喝水对身体好“他拿着饮料就是不松手,大家说急了,他一副委屈要哭的架势。
看到他非常想喝,也为了息事宁人,我与他达成协议:”可以拿饮料,但路上只能喝水,回到家才可以喝饮料。“他答应了,并且做到了。
晚上从学校开会回来,我因为工作的事情有点小情绪。
大宝非要吃雪糕,但马上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不答应,他死缠烂打非得吃。我和他开着玩笑
”哪个牙想吃呀?“”妈妈给你嘴巴上画个雪糕,想象冰冰的感觉就像吃到了“(我现在认为这个幻想是错的,有点生搬硬套)
幻想方法宣告失败。见我怎么都不答应他竟然动手打了我,这下我的怒气爆发,把他推到一边,他叫嚣着“我生气了”——怒气升级!
当时的我真的不理智,把他关进卫生间,但立刻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现在想想自己对孩子太残忍了)于是一下下就又把他放出来,但他已经达到愤怒状态,挥舞着双手,咬牙切齿地叫着“我气够了,我气够了!”
闹腾了很长时间,这中间他奶奶也劝孩子,但却起了反作用,当然他奶奶的方法也不对,先指责孩子打妈妈不对,然后教导,我知道那根本不行。因为他在奶奶怀里已经出现自残现象,他使劲的掐自己的胳膊。
最后我把他抱在怀里,他还是不停地叫嚣“我气够了”我柔声的回应他“妈妈不让你吃雪糕,你很生气”“妈妈把你关在卫生间,你很愤怒”“我看到你真的很愤怒”这些回应应该起了一些作用,他只是窝在我怀里,间断性的说一句“我气够了。”直至我拿出手机逗他玩了一会识字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时的肯定他玩得好,他的情绪才最终平静下来。
看到他情绪平静了,我收回手机。谈论了刚才的事情,向他承认把他关卫生间是不对的行为,但我明确的告知他-----"我可以接受你和我商量,但不能接受你打我。“现在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以孩子目前的心智水平,还不足以达到和我商量周旋的层次,他只是殷切的表达,他想吃雪糕。而且不否认,他一开始是好好和我说的。在之后的谈话中,他还是表达出想吃雪糕,于是我提出建议——晚饭后可以吃,他同意了。
吃过晚饭,他走到冰箱前。
“妈妈,我现在可以吃了吗?
”妈妈问你一个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吃“”妈妈不可以接受什么?“
”打你“
”好,答对了,下次你一定记住。“
”万一我忘了怎么办“
”那我提醒你“
看到他可以和我开玩笑,我知道他彻底没事了。这个时候他爸爸反对他吃雪糕,我也让他吃了,我说已经答应孩子了。(我没想到他会问我,因为已经答应他了,其实孩子很好的,是我自己没处理好)
同一天,同性质,一个中午,一个下午,一个二宝,一个大宝。两种方法,两种结果。看到二宝很想要饮料,我就做了适当妥协,这算是与孩子共情了,事情顺利解决。大宝很想吃雪糕,我只是脑子里想着用幻想方式解决这件事,现在想想自己只是脑子里这样想,真正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在工作的不快中。所以我没有全身心的去感受孩子,虽然也说了”你想吃雪糕呀“等等看似和孩子共情的话,但也仅仅是说了,所以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爆发。如果我也像上午那样早早提出策略,我想孩子是完全接受的。刚开始的生气可能和雪糕有关,但最后的愤怒乃至自残已经无关乎雪糕了。
以上是我在实践《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这本书中”与孩子共情、用幻想方式满足孩子“等技巧的记录。当然不是演戏,恰巧一天内发生了这两件事,又恰巧是两个孩子各一件。哈哈!这就是两个孩子的好处,他们的对比让我有了反思的机会,让我更快的成长!在这里我还是想向我的大宝贝道歉,妈妈下次一定处理好。
我的成长经验:再好的技巧也是形式,必须以爱为载体,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