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601班 蔡博深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近日,我就看了书中极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朱赫莱而遭逮捕,在狱中也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不久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他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出院后离开了部队,开始做共青团工作,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他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但是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用另一种方式在战斗。读完这本书,我已被保尔的坚强所深深地感动。 一次次的疾病,一次次的摧残,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没有使他动摇。这种生命的毅力比钢铁还要坚硬。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这是我国残奥主席张海迪说的。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到农村,给孩子教书,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她就像保尔一样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依旧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就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她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名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多种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张海迪名声大噪,获得两个美誉,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二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无论是保尔,还是张海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记得保尔· 柯察金说过:“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又让我震惊,那是在怎样的情景下说的话,那种坚韧,那种无惧,他是真正伟大的战士人的一生,不就是要像保尔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