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相信一件事:有问题就应该直面问题,然后解决它,才是培养解决能力的关键。可是后来我发现我越直面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我没办法直接控制的大问题(例如移民,职业瓶颈,升职/转岗),越无力改变。那段时间的我,特别丧,感觉生活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每天没对同样的一批人,聊同样的话题,我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光。
于是,我“退缩”了,选择“逃避”,懒得去想了。
我把我的注意力从这些大事件中抽离出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阅读,参加读书会,学习,交其他的朋友等等其他非重要的事情上面。一开始,我也给自己贴了个标签“逃避”。可是,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我“逃避”了,以上提到的大问题反而迎刃而解了。也可能在那个时候,我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避风港,我们在书籍里寻找慰藉。不过我不仅找到了慰藉,与此同时我的心态和能力其实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在那段逃避的时光里,我其实别无选择,周末参加读书会或者组织读书水,其实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带来了一丝光。结果后来读书会做到后面还可以,我被一些小伙伴知道了,我们读书水也被一些媒体主题到了。熟悉我的小伙伴,也就知道后面的故事了。但有个情节,想分享给大家:我们始终是生活在红尘中的人,我们还是需要接地气的生活,财迷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还是要过。但聚焦自己,发展自己,的确给我的客观世界带来了转机。
当时,我给新加坡移民局写了一封信,大谈自己的“丰功伟绩”,结果绿卡不就之后就拿到了。不过这件事可能也是巧合,因为我们的绿卡实在是等了有点久,所以我忍不住就去“催”了移民厅。可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又不太合适,于是就写了一封非常独特的信发给了他们。阳哥对我此举大力表扬,还夸我写的特别好。不过真是在我发完这封特别的信之后,我们的绿卡在第3天就批下来了,我不感慨自己的积极主动都不行。
在逃避面对“移民”,“绿卡”,“升职”的2年多里,我其实并没有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大部分时间就是阅读和举办读书会。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一些事情去改变或者努力。但是2年后,因为阅读带给我的思维转变和读书会重新带给我的社交圈,让我的生活其实慢慢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看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光。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似乎悟到了什么叫做“放下”。一开始面对大环境的问题,“放下”其实更多是无奈。可是倒回去看这段时光,不失为一种求真求解的一种暂时性策略。只是在这段时间,我们大量的学习和探索,可能就是在死胡同里,我们打破墙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现在特别相信,逆境时我们暂时的“逃避”,你可以把它当成“蛰伏期”,“韬光养晦”。不要被表面的需要,给束缚了自己可能性。死磕和面对虽可贵,但,那么多条路都可以同样罗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一些大的客观问题,或者是我们暂时无力改变的事情,那逃避可能也不失为一种上上策。还有,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我们逃避没去做,说明它们可能其实压根儿不重要。今天想说的是,逃避这个词,可能也没有那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