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总觉得自己不快乐”。
询问原因时,回答最多的是:
“大概是因为我不自信吧。”
每当这时,我总想抱抱这些姑娘,跟她们说:
亲爱的,这没什么,你只是还未学会真实的表达自我。
01
▼
原生家庭可能是你不自信的因
以前做一档电视节目,一个女孩向我诉说她的“不快乐”。
她30岁,非常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工作也不错,但她说自己每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和焦虑。
“我一点都不快乐。”
为什么?我问她。
“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没用。不论我怎么努力,妈妈都不开心。我只有按照妈妈说的做,她才不会伤心……”
“我害怕别人否定我、讨厌我而来攻击我。所以我对所有人谦和,总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先,从不敢懈怠,努力上进让所有人喜欢我。”
感觉气愤吗?自己累不累?是不是受了委屈?这些内心情绪她完全不敢表达,甚至习惯忽略。
其实这个女孩8岁时,妈妈就去世了,可缘何她在成年后仍深受妈妈的影响?
个体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是婴幼儿时期。当小婴儿发出饿了、困了、尿了等信息时,如果妈妈及时满足了他,那么婴儿就会觉得他是被接受的,他就愿意表达,安全感就此产生。
反之,如果孩子的请求没有被接纳甚至被否定,自我得不到充分表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负能量,转而攻击自己。
恩里克特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自体,真实的自己不允许被表达出来从而变得越来越弱小,委屈和愤怒会占据我们的心,这种情感会伴随影响我们一生,长大后的个体就是极为不自信的。
此外,自信还包括对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的一种预估。这种对于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形成于小时候。
当你自己第一次用勺子吃东西时,一拿起勺子,结果洒了一身。
这时候,如果妈妈说,“你怎么这么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给你洗衣服,我喂你吧。”
那你就会觉得,尝试新东西时犯错是不被接受的,会给妈妈惹麻烦。
当你第一次系鞋带没系好时,妈妈说,“马上要迟到了,怎么这么磨叽啊?我帮你穿。”
就这样你的尝试被一次次打断后,自我效能就会出问题。
“如果我一旦去触碰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新事物,那么我就会惹麻烦。”
所以,不自信的人会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还有一个故事。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她的三任丈夫都对她吆五喝六挑剔数落,导致她对婚姻很失望,“我什么都好,为什么就是命不好?”
其实实质上她一直在“强迫性重复”。
弗洛伊德说,如果我们儿时形成某种固定模式,在成年后就会重建和还原那个场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创伤的一个修复。
那个女孩为什么总是找伤害她的人呢?
因为她的父母在小时候对她有强烈的期待,所以对她特别苛刻。
此时一个幼小孩子的内心非常委屈无助,长大后,她就会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能够去修正别人对她不恰当的评价。
如果她带着这样的一个模式进入婚姻,她一定想先找一个对她不接纳的人,然后才有机会修正别人对她的否定和不接纳。
如果你人生中有一个不断出现的魔咒,就要看一看是否有一些认知或者创伤没有得到修复。
02
▼
与父母分离,接受真实的自我感受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可以修正早期家庭教育中形成的负面影响。
1.允许自己真实地表达
一个人能不能快乐以及顺利地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基础就是安全感。安全感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镜像。
成长初期,这个镜子就是我们的家庭、父母。
你笑的时候,镜子里的人给予你的是微笑,你就是被允许的和真实的。你哭的时候,镜子里的人回应你哭泣或悲伤,你也是允许存在和真实的。
我有个朋友,跟领导一见面,一点头一微笑,就会给自己一个评价,“我怎么那么趋炎附势啊,我怎么那么没骨气啊?”
因为她的感受是不允许被真实表达出来的,就会转而对内攻击。
人最宝贵的就是真实感,因为真实感会让你感觉自己是特别有力量的。所以能真实表达的人才会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特别好地接受,那不妨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重建自己真实的存在。
2.一定要和父母“分离”
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有句名言: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安全感建构的过程中,分离是我们一生非常重要、贯穿人生的主要命题。是否很好地分离代表着你能不能够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们要和父母、原生家庭逐渐开始精神上的分离,慢慢融入到这个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状态,再达到完整的分离。
所谓的,“我没办法,只能让父母、妻子、丈夫、好朋友来帮助我完成分离”,这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过程。
就像几年前,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的悲剧,虽然被母亲占有剥夺自我,但作为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却始终是败给了自己不够强大的内心。
每一个人都是以残缺的不完美的状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于那个不完美的爸妈,那么请问你在哪里?你的力量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所有问题都归结给他们,意味着你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放弃了自己的力量,自信又在哪里?
3.要区分否定和投射
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否定你,“你这个方案做得不够好,这个客户谈得不是特别恰当。”
我想让大家看清楚一个真相,这种否定,到底是不是针对你的?不认同你的到底是别人还是你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确实经验尚有不足,就要允许你不是神。
当别人给予一些建议,先判断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成长空间,这种否定是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他说的对,但表达方式让你不舒服,这时你又要看自己有没有完成分离。你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否可以面对自己有不足?
还有一种否定的陷阱是投射。
投射是我们以为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是内心对自己的一个先期设定。而这个设定,我们会在别人的口中呈现出来。
很多你认为的否定未必是否定,而是内在对自己不接纳不满意的一个投射。
如果一个评价导致你自卑,不是因为他人的评价消极,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所以你会觉得处处是歧视,哪里都是嘲笑。
有时甚至可能是你自己“勾引” 别人批评自己。
03
▼
检视你的过去,找出那些阴影
过去经历的种种勾勒出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往回走才能更好地实现未来。
1.回顾生命中早期的重要人际关系
回顾一下你早期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否有一些问题存在,是否有对自己不恰当的评价、不舒服的经历。
例如由妈妈的悲伤或者爸爸的焦虑而引发的一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是否过于严厉?或简单粗暴?
这些都可能是你成年后不自信的诱因。
2.自我识别
自我识别是指你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真实和客观。
朋友亲人的观察都是带有情感的,这种自我识别未必真实和客观。你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评,或是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得出更加客观的自我识别。
3.自我建设
能力建设。你学的东西越多,你去面对突发的应变技能就会越充分,你内在对于自我的安全感就会越良好。
体能建设。如果你连续3天都失眠,可能会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去做一些不太恰当的决策。
锻炼能够让身体产生类似于多巴胺的物质使耐心变得更持久。这使我们能够以从容的状态应对他人的评价或面对新的挑战。
选择促进自信的环境。歌德说,“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如果整个环境充满勾心斗角,主要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人员内耗上,那再良好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在促进自信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呈现自我效能。
心理建设。心理学是人一生都要去修炼的课程。只有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否定质疑,挫折、挑战灾难时,你才有力量去面对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受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安全,你会因此而获得轻松和快乐。
再次强调,一个人自信的根基就在于:你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