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考研上岸,报的是江财统计学硕,被调剂至江财应用统计专硕。前边絮絮叨叨废话比较多,想看干货的话直接翻到后边看各个科目的备考经验。
杂谈
4月1日早上面试结束之后,我就知道今年有书读了,直接去了校医室体检。江财高效的复试流程,让我当天下午三点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一刹那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江财统院,招收4个专业,分别是数量经济学,理学统计,经济统计,应用统计。其中应用统计专业,历年来都是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冲击外校失败的退路。这个专业年年扩招,但一志愿从没招满过,没记错的话18年应该是一志愿上线了30个左右,招生计划是60人左右,之前年份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以前经统和数经复试被刷的同学,可以直接去应用统计专业报道。也就是说,19年之前,只要一志愿报考江财统院并且过了国家线,都是有书读的(理学统计情况比较特殊,不包括在内)。
由于地理因素不太好,加之学校考研信息比较闭塞。网上关于江财统计的信息很少,所以作为江财的优势专业(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江财统计A-),报考的人数一直比较少。这种情况持续到了2019年,2019是爆发的一年。统院依旧快速扩招,但过线人数爆发式增长。19年经济学类国家线345,相比18年暴涨15分。即使这样,依旧有83位专硕的同学过线,招生计划100人。经统和数经过线的同学加起来有72人,而应统和数经招生总人数不到30人。这样的情况看来,即使学校不接收外校调剂生,也有20人左右要被淘汰。
我一志愿报的是江财经统,成绩刚过国家线。当初报名时的想法是,上不了学硕就调剂去专硕。而得知成绩和名次的我,第一想法是联系调剂院校。今年的调剂情况呢,应统400遍地走,你听过名字的院校如果招收调剂基本都要本科985。还好后来好消息频频传来,在统院老师的争取下,专硕名额扩大到了118人,首先保证一志愿报考应统的考生,剩余可供调剂的名额优先调剂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这样的情况下,被刷的人数压缩到了个位数。但即使是这样,初试成绩垫底的几位同学,也是压力山大。今年这个情况,一旦被刷,几乎就意味着没有书读了。(后续在统院老师的争取下, 除了个别同学有别的选择,今年一志愿报考江财统计的学子,还是都被录取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但作为读者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局中人的心理波动。
2月15录取分数公布,其实江西省2.14就已经可以通过改网页代码查到。这时候在群里沟通的时候,虽然觉得今年大家的分数可能有点高,但也没有想太多,想着自己这个分数应该是稳了,再不济也能调剂到专硕去。
三天后,研友来问我查名次了吗,叫我快去查。遂赶紧打电话给统院,在占线几次后终于接通。学生助理告诉我我排名30+,问是否有机会调剂到专硕,答不确定。后来又在群里了解到,按照去年分数线,今年专硕过线一百二十多人。当时看来毫无调剂机会,心已经凉透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国家线,如果国家线涨10分,就有一定的调剂机会。
3.15国家线公布,345。看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又觉得有希望了,因为肯定会有不少的调剂名额。只是不知道今年学院怎么分配调剂名额,是否会引入校外高分考生改善生源质量。
3.21学校官方信息发布,学硕划院线,372。学硕考生可自愿调剂到专硕去复试,应统一志愿和调剂生分开复试,优先保护一志愿。至此情况比较明了了,认真准备复试科目。
以上废话絮絮叨叨了这么多,算是个故事,没什么干货。如果非说要有,就是江财统计如今的考情。江财统计,历来都很好考,只要你努力,就给你读书的机会。今年这么多波折,在我看来两个原因。一是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江财统计被评为A-,学生慕名而来。第二今年考研人数增加30w,基数确实大了。如果再考虑到大环境的原因,大数据概念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统计。
再说说我自己。我17年毕业,工作一年后决定考研,8月中旬辞职,12月中旬考试,大概四个月的备考时间。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数学和英语是绕不开的两座大山。江财统计的专业课比较简单。最后被淘汰的或中途放弃的,多半是因为数学跟不上或英语没过线。其实在备考过程中,数学是最劝退的。虽然英语也有点难,但英语毕竟还是很难给你数学那种迷茫感。
分科目说一下备考心得吧。虽然我的成绩渣到了不能再渣,说分享惹人笑话。但相信还是有不少基础跟我一样渣的同学在备考,也是一点参考嘛。
数学篇
首先是数学。考研过程中最拼毅力和恒心的一门课程,高数线代概率论,每一门对我来说都难出了天际。基本9月才开始备考,别人的数学一轮甚至二轮都完成了。时间自然是很紧张,看视频时没什么时间了,直接上手刷题。
书籍的选择的话,我觉得李永乐的全书,660题(今年貌似还出了个330题,是660题的提高版),历年真题就完全足够了。
接下来是复习策略。我用excel给自己制订了时间进度表,基本按照页数来规划的。平均下来差不多1-2天一章,一个月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刷一遍。所有的科目里,数学的优先级排到最高,在头一个月里,别的科目就是有时间看看,没时间的话全部让位给数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差不多是每天抽1-2个小时,刷一章何凯文的1575词汇,剩余时间全给数学 。算下来我每天有8+个小时的时间来看20页左右的内容,时间很宽裕。但我这个人比较废,老走神,经常高效利用的时间不到4个小时。而我又比较菜,看的比较慢,所以经常完不成当天的任务。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后边会说。对于全书,我的复习方法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先看知识点然后刷例题。因为自己的拖延有不少例题还是没有刷完。然后全书还配了一个习题册(新版本直接整合到全书里了,所以新版本的全书贼厚),我也是没刷,想来如果把全书和习题册扎扎实实刷一遍,也是极好的。
就这样一轮就这么草草的过去了,一个月的计划还拖延了几天。全书结束已经是10月初,而且第一阶段的数学结束之后,自己对该怎么进行下阶段的复习还没有清晰的想法。当时买了一本汤神的1800题,因为听网上的说法是660题和张宇1000题难度太高,1800题简单一点。然后花了好几天做了第一章的一部分,我才发现1800题不仅题量大,难度依旧也不低。我选择习题册的思路是,一定要完整地做完一本习题册,因为这样子才能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试水1800题让我认清了我的做题速度根本不够,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刷不完这么多题。所以后来又选择了李永乐的660题。
关于在10月份还选择660题,相信很多同学是不能认可的,因为660题全部是选择填空。我甚至在网上看到有的考研名师论断,10月份以后,就不能再刷选择填空了。考试中94分的分值是大题,如果还沉迷于选择填空,会得不偿失。对这种看法我不置可否,当时我的目标是重新过一遍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在题目中的考法,在这点上刷大题和选择填空题的区别不大。按照正常节奏这个时候大多数同学已经开始刷30年真题了。我当时想的是,真题毕竟题目有限,而且10年前的真题考察的重点对现在考试的参考意义已经不大了。刷近10年真题虽然可以巩固高频考点,但很多低频甚至中频考点是复习不到的。所以又制订了一个月(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二轮刷题计划,大概每天30道题的进度。不得不说660题的习题质量还是相当高的,每一道题都能给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受。我的做题速度上不来,在10月份开始英语政治专业课都被提上了日程,每天要留出至少四个小时来复习其它三门。到了十月份复习状态特别不好,每天玩几个小时手机。在这种情况下,660题的复习计划基本没有达标过。回到之前说的每天学习任务达不成怎么办,我的选择是每天跟着进度走,即使前一天没有完成,也不恋战,直接开始新一天的计划。当然到了10月份开始刷660题后,白天完不成的,我习惯晚上补回来,所以那个月经常两三点睡觉,这样子虽然不能完全达成,但也刷了大概四五百道题(660题实际上有近八百道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到了考前基本上所有大的知识点都过了一遍,不足是各个知识点都不是很扎实,尤其是一些理解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比如中值定理证明题那块,基本从一开始就是放弃的。
关于进度控制方面,我的建议是一定要严格跟着时间进度走。考研是个持久战,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很容易陷入深究某个知识点或一直补进度的坑。一旦丢了进度,如果时间宽裕一点还有机会补救,时间紧张的话就会直接嗝屁。有时间规划,一方面是保证你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提振信心。有了时间计划,哪怕你执行的并不是很好,那也是搭建起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到后期想补救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没有计划,自己又是一个拖延的人,五月份开始复习 ,一直随心所欲,到了九、十月份,才发现刚结束线代,线代概率还没开始复习,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考虑放弃了。
在我的拖延下,到了11月20号左右,才把660题结束,而且到最后也还是有两三百道题没刷完。有的同学会提到错题记录的问题,但这个事,我没什么经验。从全书到660题我大都是照着答案走的,独立完成的比例不超过30%,所以也没什么必要记录错题了。当然到了真题阶段,的确有必要记录一下,因为这个阶段有比较多的命题特征,比如每道题考的知识点内容基本是比较固定的,可以针对性的刷每套卷子的某一道题。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某年的某种考法不会,可以记录一下,回头再做一遍。
真题阶段的话,我的时间安排大概是两天一套真题,从08年开始,大概做了10来套真题,也不是按考试的节奏走的,做的比较随心所欲没有卡时间。可能660做多了比较喜欢做选择填空,做完马上对答案比较有成就感。当然大多数时候都要错4道以上。大题的话,虽然之前没有专门训练过,但有知识储备的话,就把过程详细一点写下来,也没有专门抠细节。当然概率论大题中求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时候那个等号的位置还是很有讲究的。我写大题的感觉就是要写过程的填空题。根据考试后我的预估和最后分数看来(预估90分,实际也是90分左右),答案对了的话,过程上扣的分应该不会很严重。
考前20天是真的有点慌了,看了李永乐武忠祥王式安的三科冲刺课。其实在这个阶段已经很晚了,看视频属于很低效的一种方式。但他们讲的题,大多数我又不会做,咬牙又看了一遍这些课程。这时候心里想自己的自学水平还是太低,很多核心知识点没有巩固。虽然也不确定这段时间听的课对最后的结果有多大帮助,因为听完课发现讲义上很多讲过的题我还是做不出来。但依旧能感受到各位老师的水平是真的高,对考研数学的理解很深,但最后时间实在是太紧了。
数学就这么粗粗的过了,有耐心看到这的同学应该能体会到我的辣鸡。虽然开始时间比较晚,但还是留了很多时间给数学,依旧考成这样。无外乎自己的拖延毛病,也有因为考虑到19年数学难度会比较低的预期,以及对自己其它三门的信心,才敢让自己放纵一些。
英语篇
前边在说数学的时候也大概提了一下英语的复习节奏,比较松散,因为个人底子不算差,自信裸考也能过线的这种。
先说一下书和app。书的话强烈推荐何凯文1575、长难句、历年真题,背单词app推荐新东方乐词。
英语的话,我想说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词汇,一个是阅读。
一直在背何凯文的1575词汇,当然也不是背,主要是看。里边的例句都是真题里边挑出来的,很多都是长难句,质量很高。刚回看了一下复习计划,整个9月份看了5章,基本都把时间让给数学了,十月份开始系统规划两天看一章。这本书每章前边会有本章的所有词汇列表。每开始新的一章之前,看看前一章的词汇列表,看看哪些还没记住,用笔勾出来。考前半个月再每天花半个小时刷1575,到临近考试的那几天,熟练到半个小时可以过一遍1575(前期标记的重要性)。
同时9月份开始使用乐词app背考研核心词汇,新东方出的。用这个来背5500词,例句质量不算低,5500词很多我都认识,所以过的很快。每天100个单词的计划,经常在吃饭前后休息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刷完。英译中、中译英、例句填空、听音默写,多种考核方式也帮你把生词记得很牢固。其实我是没有完整的刷一遍下来的,这个app刷第一遍的时候很快,但一旦你把某个词标记为生词了,那几十遍上百遍的重复,很让人恶心的;而且我个人觉得单纯的背生词,对提分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到了11月左右就放弃了这个app上的复习计划。
阅读的话,11月份开始做真题,平均下来一天三四篇的样子,后来数学时间赶,也让了很多时间给数学。真题的话,也就是当作普通阅读,做一遍对个答案就过了,最多再记一下里边的生词,没有仔细研读。到了十二月份,时间太赶没有时间去再做英语真题,一共大概做了从04年开始的10套左右的英语真题吧。十二月开始看何凯文的长难句,大概花了一个礼拜每天抽一个小时,看了前边的语法基础和考研真题中出现的长难句(大概60句)。虽然我不是很懂语法,看完的明显感受就是做阅读的速度有了很大提升。到了最后考试中的效果,就是整个卷子中的阅读材料我基本都逐句读完了,遇到的卡点也比较少。因为我没有针对性的训练过阅读技巧,所以就靠笨办法通读全文了(当然读前先看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作文,分值比较大也说一下吧。我比较懒没有练过。背过王江涛20套,大概背熟了10篇左右吧,剩下的10篇也比较熟悉。一直寄希望于考前各位名师的押题和模板,结果到了考前看了很出名的刘晓燕所谓的密押课视频,感觉是浪费时间,给的模板极为蹩脚。直到后来听她说她的目标是帮低水平的同学过线,当时就弃坑了。所以考前押题模板这种东西,对于想冲高分的同学,毫无用处;对于想考中等分数的同学,我个人觉得还不如自己写。在写作这块真的是要靠平时积累,平时多注意表达的替换词积累,以及小词的灵活运用。个人看法,我觉在作文中有几个地道的小词用法,带给老师的惊艳感觉绝不低于复杂的句子或长难词带来的。其实到了考场上,感觉大多数人的写作水平都一般,所以用简单句把事情说清楚了,得到的分数就不会太低。我的作文发挥挺差的,毕业之后就没写过英语,语言比较简单,关键是有几个简单的单词拼错了(类似于提笔忘字这种感觉吧),最后的分数应该不高。
考试的时间很紧,刚刚够我写完作文。阅读自我感觉挺好,完型可能错一两个这样子。但是考后某位考研名师给出的记忆版答案跟我的差距很大,挺失落。后来成绩出来英语一70+,对我来说算是比较理想的成绩了。当时想可能那个机构老师的答案也有问题吧。总的来说,英语复习抓紧词汇和长难句这两项,问题应该不是很大,想冲击高分的话积累一下作文词汇。
政治篇
这个没什么好讲的,相信每位时间不够用的同学都会把政治的优先级排到最后。因为高中选的文科,政治过线的压力不大。但还是有一部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考的有一定深度。
先说资料吧,买了肖秀荣全套(时间有限只用到了1000题和4套卷),徐涛的视频不错,资料没看过。
看了一下当初的复习计划,政治是十月初提上日程的。每天刷6页肖秀荣1000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只是刷了题,但是没有对答案(对答案比做题花时间,因为要搞懂知识点)。后来到11月中旬抽了点时间,把1000题刷完,到11月底把答案对完。徐涛的冲刺课什么时候看的忘记了,好像是在考研前不久看的,看完视频对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主要是比较系统。大题的话,背了四套卷,记性不太好,都没有背熟。去年肖爷爷压的比较准,压中了好几个小问。但是感觉自己写的比较少,态度有点不端正,当时觉得把肖秀荣给的答案点写上去就行了,拓展比较少。后来分数不高(60+),应该是选择题得分不高,大题写的太少了得分也不高。
专业课篇
因为九月中下旬才确定目标院校。然后去买书和真题。江财的学硕和专硕考试内容基本一致。所以可以把807和432的资料都买来看看。
还好本科阶段学习过统计学,江财指定教材也比较薄,真题资源也比较丰富。
买了真题后在售后群里水群,遇到了几个考江财统院的小伙伴,拉了个小群互相交流。在我一塌糊涂的备考过程中,这几个小伙伴给了我很大帮助。大家把自己做的答案拍照发到群里,互相验证,讨论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自己看书不仔细)。印象中所有计算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有。
首先是过一遍课本,前边几章比较简单,逐字过,觉得任何可以出成简答题的题目全部划线,计算题公式全部抄下来。后边有的章节没考过,有的章节只考最基础的部分。我个人的感觉是江财统院对计算题的要求不高,但对知识点细节的掌握或者理解程度有一定要求。比如去年考了一道从来没考过的积差法计算相关系数的简答题。当我过完第一遍课本,快11月了,小伙伴们真题已经做了一遍了,天天看他们在群里讨论我也是心痒痒。刷完课本马上开始刷真题,一天两套计算题,很快就做了十几套真题。江财的统计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所以一定要提前买好计算器,学会使用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高级计算的使用。
第一遍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简答题。我做简答题的方式是先把所有简答题题目输入到excel里,然后在书上或网上找答案,实在不行就看看群友怎么写的。因为有不少重复的,后来把所有重复或相近的题目都放在一起,做成一个背诵版。后来又把题目和答案分开来打印出来,题目下面留空,自己把所有题目再手写一遍。然后再天天背,这样子下来基本考过的简单题都能比较完整地回答下来。(充分利用计算机提升知识组织效率)
刷完真题后又过了一遍课本,对重点知识点做了一份知识导图,导出成word,边背边补充。简答题的准备,就是靠这些历年真题真理和课本知识点整理出来的材料准备的。到了复习后期你会很明显的发现课本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和历年简答题的区别。江财的简单题绝不仅仅是名词解释,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你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组织能力,才能写出一个像样的答案。而且,一道简答题8分,记得要写多一点才能拿到这8分噢。复试的话,以后有空再写相关的内容吧。如果真的有能看到这的同学,祝你今年考研顺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