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𝘿5#
阅读时间:2022.1.22(2.3补)
阅读书目:《你好,小孩》书作者:李小萌(前央视主持人)
我见:
李小萌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怎们做一个友好的妈妈、怎们做一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学校,最后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
It takes a village.
如果妈妈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去面对这个特过程,但周围的系统不能给到她一个相应的支持,他会更加辛苦。
社会普遍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善意,让孩子感觉的社会的友好。
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器。
如果一个人有能量在相对艰苦的现实当中继续往前走,还会希望明天能有转机、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转角还能看见帮我的人。这是因为孩子在他小时候不断得到爱的能量的输送,他才觉得这个时间是有趣味的,是 有希望的,人们会善待我的。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压力,困难,或者绝望。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善待着,别爱包裹着,被信任,可以自己做主,他就会觉得这个时间上有太多好玩的事我没有经历,他就不会轻易放弃。这是父母可以努力的地方。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或者社会给贴了一个标签。和有个天天揍你的吼你的父母比起来,说不定没有的这个还好点。有的父母做的很糟糕,会起到极其负面的作用,比不在孩子身边还要糟糕。
书中精华内容简介:
1、对自己的真正有好是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如何让一个孩子能够意识到他自己能够对自己好?
首先家长要对他好。6岁前,孩子的自我评价是来自外界(环境、父母等)对他的评价的。
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清华,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
妈妈也是人,妈妈并不是神,妈妈也会发脾气。但一定要学会“灾后重建”。
对于陪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的情况如何应对?可以陪着,但不盯着。妈妈可以只负责情绪,安慰,拥抱。
当遇到比较焦虑的点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面会看此刻这个瞬间”。回望我们自己人生中一次次的考试或者其他事,他和我们的人生的发展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做60分妈妈。
英国精神分析学大牛温尼科特《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提出,一个妈妈,如果他小时被自己目前爱国,然后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 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其实大多数人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但是读了太多的东西以后,反而让他技术动作变形。
樊登:很多父母有时间因为孩子的表现焦虑,其实是觉得孩子丢人,这个是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心魔。
李小萌:确实有一个界限的关系。虽然他是我的孩子,但他还是他,我 还是我。
为什么要多听书,多看书呢?就是你要有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待整个的现在。未来对孩子;来讲,补货时学习更是一件大概率存在的事。做孩子的副驾驶。
2、一个爸爸怎们能够既不要做丧偶式的爸爸,同时也不要做一个完全掌控的爸爸?这个尺度怎们拿捏。
以爱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表现自己、以惩罚为目的的做法。
爸爸应该有一个让孩子崇拜的点。
3、祖辈们,请把家庭的主场让给小两口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时候,父母不可以缺位。
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规则。温柔而坚定。
纪律不是教育当中最终要的事。
学校是一个塑造全人的地方。学习只是其中一方面。
5、友好幼儿园和学校
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生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点一点的往前走。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
小时候潜意识中父母越想让他改了的,他越改不掉。
李小萌:在我之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我觉得我都是在期待外界给我什么,我的稳定杆、安全感、给我的肯定,都希望外界给我,从机构到父母,到生命中的男人。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安慰才是最有质量的。我看见我自己了,我抚慰了我自己。但我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呢?是我成为妈妈、养育小孩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我不仅看见了我的采访对象,看见我身边的人,我还终于看见我自己了,如果你浪费了这样额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是单向的去孩子说这个事,那个事,其实蛮可惜的。
慎用竞争机制。
我们在学校里培养了孩子太多的竞争能力, 但实际上在社会当中,真正能够让你养家糊口的是合作能力。
6、友好社会
公共空间里,可以先判断孩子的年龄。比如,6个月孩子的妈妈不需要因为孩子的苦恼影响别人而自责。
我思:
1、回想我这两年的育儿经历以及自己的性格、原生家庭等等。自己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期望外界、环境的肯定的,自我的力量似乎还是少了一些。我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做妈妈这件事,让自己能够疗愈自我成长中遇到的那些不快,能够更多的寻找发现自我的力量,学会爱自己。
2、对于孩子呢,我也是虽然学了很多的育儿知识,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还是差太多,总是强调的无条件的爱,在做的时候,总是在讲条件。就比如,半夜孩子哭着醒来,“想要妈妈抱抱我”,我总是以为她的哭打扰了我的休息,就是不去抱她,而是嫌她吵,呵斥她不要哭。总是出不来,可睡醒之后,又觉得自己的做法太粗暴,我的行为一点都不爱它,而只是想着自己休息不好。其实,我只要抱她以下她就不哭了,我为什么总是要跟她杠呢?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适合的情景或者原因……
3、对于爸爸,听了此书,确实,需要对爸爸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一些,这也是和小七聊过之后发现的。对爸爸的态度,也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小技巧,他也是需要去哄着的人,也是个不成熟的爸爸,他的父母的养育之道也是很简单粗暴的。多夸赞,多看到好的、已经做到的地方,而不是没有做到的点。
4、短视频方面,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但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能多一些信息,多挖掘一些可能性。
5、对于公众社会友好对待孩子的方面,我也应该放松一些,是要建立规则感,但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要求,而不是只要影响到别人就不应该。对于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抱着理解的态度总是好的。这点,也是需要跟爸爸说的。他总是怕孩子影响别人,这不让,那不让。
最后,这本书和书中提到的温尼科特的《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需要买来好好研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