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计划的前身,是一支在四川大凉山实地支教五年的普通支教团队。
每年的暑期实地支教,让当时负责学院暑期支教队的我一直有种在不断造轮子的感觉,每年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团队历尽千辛,克服万苦,去往乡村播撒知识的种子,但是为什么没能真正帮助到乡村学校,反而在社会上一直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有着许多批判和误解?
而另一方面,高校作为教育软硬件资源最集中的载体,而为何在“教育扶智”的当下向乡村输出的只有大学生,只有物资、政策上的支持。但为什么不是让大学生利用高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就可以对乡村进行长期深入的帮扶?而选择了在时间和费用、规模等方面都很受限制的暑期实地支教的形式?
乡村学校的软硬件情况,伴随着长期以来政府政策的倾斜以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到如今究竟如何?教育扶智最根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半年多以前,我曾梳理过和光未来支教的实际模式。但从现在的角度,我对和光有了更大的期待。只希望伙伴们能通过
和光支教队: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和光团队将去往互联网支教的部分学校进行实地的调研走访,团队人数少,任务明晰,时间安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