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东北,爱情。
因为《黄金时代》,我知道了一个叫萧红的作家;因为这几个标签,我十分想要走近这个女人。
图书馆里偶然发现的一本书,甚至在豆瓣都没有搜到条目——《萧红散文:又是春天》。全书共有四部分:商市街、感情的碎片、回忆鲁迅先生、苦难岁月。或许电影的画面感先入为主,读书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合着汤唯的脸。仿佛萧红就应该是汤唯那个样子,倔强、敏感、神经质甚至歇斯底里。也看过宋佳版的萧红,可是着旗袍的她过于优雅动人,总不是长在黑土地上被生活和爱情欺凌的东北女子的模样。
电影中很多印象深刻的情景都在文字中找到原型,我喜欢他们捧着脸盆刺溜刺溜地喝着热水然后嗤嗤地笑,喜欢他们满足地蘸着盐吃列巴,喜欢他们在小饭馆饱餐一顿后欢喜地走在冬夜的街道——“电灯照耀着满城市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兜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穿过电车道,穿过扰攘着的那条破街。”饥饿让两个相爱的人变成了孩子,猪头肉和肉丸汤就能带他们飞上天堂。初期,他们的生活只有饥饿寒冷和窘迫,只好围绕着饭、柴、钱。萧红的文字中饥饿是真实和淋漓的,饥饿使人无力行动,又让人想要去偷去抢。她把她即时的挣扎与龌龊,希望与绝望讲得如此直白,竟让我觉得这是个有些疯癫的女人。
又是冬天,明明是冬去春来,可是他们的冬天怎么如此漫长。“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春天也是冬天,她的冬天也是千万劳苦人民的冬天。这还是一个敏感而且善良的女人,她眼中有偷木柈的小偷,有车夫,甚至一条小鱼。还没有看过《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但是我想,正是因为她的透察与悲悯之心,她的文字才是鲜活和值得传诵的。
同为女性,我总是对女作家格外感兴趣,张爱玲,严歌苓......我喜欢女性细腻的笔触和女性视角的表达。而历史上沾染爱情而难逃伤痛的女子更加让人想深入了解,更何况还是东北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