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二的时候,室友说想要搬出去住,一个人,没有女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想换一个地方去生活。
抛开高校特有的一些因素,其实学校给我们的居住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没有空调,但窗户够大也足够通风,夏天的时候就在地下铺一块凉席,一大窝男生坐在地下喝啤酒聊聊天,直至深夜也不肯散去,更别说第二天上课了。
这样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常常吃午饭的时间才吃早饭,总感觉一天清醒的时间特别短,且都花在了游戏上。
反复琢磨室友说的话,我和另一个室友也都动了心思,决定搬出去试试。
为了避免宿管阿姨发现,我们从三楼牵了一根绳子到地面,把被子和衣物从窗户运了出去,然后在学校后门找了一个三轮车,搬到了学校附近的村中。
我们要租的房子是村民的民居房,红墙大门,典型的关中院落。
院子的二楼有一个套间刚好够我们居住,但房东估计见惯了小情侣来租房,害怕我们三个大男人要干什么坏事,迟迟不肯答应,知道我们掏出学生证才肯作罢。
套间里的陈设异常简单,除却一张桌子两张床几个凳子再无其他,就连白墙也像白米稀饭一样也了无痕迹,只好逼得室友挥毫,画了一副水墨画贴在上面。
归置摆放好了以后已是傍晚,打开窗户后有细细的河风吹进来,凉爽的清风和天空斑斓的夕阳特别般配。
房子没有网,也恰好改掉了上网玩游戏的习惯,只能和空白文档做伴。休息的时候泡杯清茶,饮茶远眺,好在房子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可以看到城市远处的塔寺和星空。
其他两个室友已经把笔墨铺开,看书或者画画,没有人争论游戏的打法,少了看球时的欢呼雀跃,房间变得异常安静。
时光好像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彻底地慢了下来,夜晚听着蛙声虫鸣也睡得异常安稳,没有丝毫杂念。
由于村子离学校还有一个街道的距离,反而让我们起得更早,起床时间一度从中午十一点半变成早上七点半。
徒步或者是骑着小自行车,走在树荫斑驳的人行道上,更像是闲游散步。
校园的门口已经聚集很多人,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比你要努力,只是你以前没看到罢了。
学校的图书馆前的阶梯上,已经坐满了考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拿着单词本大声朗读。
以前走也懒得走的校园小道在清晨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嘴边的豆浆油条特别配。
可能这段看似短暂的时光在记忆里化成漫长的时光栈道,我怎么也走不完。
前几天我们三个人又聚在了一起,这已经是毕业快三年了。庆幸的是我们都过得很好,身材已经在微微发胖,虽略有变化,但依旧能找到彼此青葱时代的影子。
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创业成果,准备着开培训机构的分校事宜。
谈笑间我们有说起大学时租的那个房子,满满的都是回忆,还说以后有钱了要找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建一个山庄,老了还可以在一起聊聊天。
我们总是渴望宁静的生活,就算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城市中游走,也要在夜晚有那么一个地方慰籍心灵。
微博上,常常会看到某某青年携妻儿隐居山林的新闻,也有女青年把普通的出租屋装扮成诗意空间的帖子,让人无比艳羡。
相比之下,我更加亲睐后者。
每个人所需的环境不同,向往的生活不同,有人喜欢都市,有人喜欢乡野。
但相同的是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需要你自己去营造。小到一株小花小草,大到空间的布置摆放,都是心境交融自然的体现。
换一个地方去生活,不需要太远,只要能够让心灵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