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做了一丁点事情,就会开始有一种人生赢家的即视感,这样其实只会错过更多。这是读书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其他详见
我在谈论很多话题的时候,采用的是成长动态的视角。怎么理解?就是我们基于当前的处境,再谋求能不能有更好的优化空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隐藏变量。
就拿读书的话题来说,每当我在批判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声音在说:其实会读书已经很不错了。的确,对于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而言,开始读书,就是一种进步,这会给你一种很积极进步的感觉。
但是当你开始读书了以后,你就不能沉浸在这样的感觉里了,因为你已经用自己的行动,从一群不读书的人堆中,把自己区分开了。如果用成长的动态视角来看,你应该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到位。因为只有这样想,才能让你有更多的进步。
这也是我会批判一些事情的原因。我看到许多人,做了一丁点事情,就会开始有一种人生赢家的即视感,这样其实只会错过更多。当然我既然会这样说,因为我也是在要求我自己,做的更多一些。
所以在后续你看到一些与你印象中不同的观点,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克制自己,不要倒回去说话,因为往回看总是有一万种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但是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更多,却只有这一个选择。
什么叫倒回去说话?比如假设有一个清华的学生挂科了。喜欢倒回去说话的人往往会说:人家也很不容易的,好不容易上了清华,挂科也没有关系的,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好歹是清华啊,挂科了也是清华。
但是如果要用一个更严格的标尺来衡量的话:既然挂科了,说明必然会有一些盲点和问题,或者就是缺少足够的时间投入,挂科对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吸取教训,下一步做的更好一些。因为如果你在清华,其他人也在清华,所以如果你要倒回去说,你考上清华多么不容易,没有进步意义,其他人也是一样清华的。当你作为一名在清华读书的学生,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这个变量是相同的了,所以就不要挖这个方面的事情了。
这就是一个例子。你可以把挂科和清华替换成其他场景,其实一样适用的。
倒回去说法最极致的就是说,你是一个王者,你是从亿万个精子里跑得最快的那个剩下来的,所以你要有信心……但是,谁不是呢?
再说回读书的话题。其实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读书笔记的小组,这些小组从很多方面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行动不足的问题。
比如搞一些拆书的活动,让你用半小时来把一本书的结构解出来;或者用个思维导图来把一本书的目录可视化;再或者用一个PPT做成一份讲义式的文稿。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让我们读书吸收的形式,也算是我说的一种输出倒逼输入了。
注意我肯定了这些形式的价值,主要由于我们聚精会神的能力、持续行动的能力太差了,也就是我们很多人根本读不完一本书,理解不了一本书,更不要说充分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价值。
鉴于此,我们只好通过一些形式化的方式,来约束我们,引导我们,做一些我们在理论上知道有价值,但是实际却做不到的事情。
是的,这样很有价值。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这种看上去很形式的行为,却也有一个明显的弊端。也就是,你很容易沦落到信息收集层面。
请你自己反思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导图结构、拆书产出,尽管会给你很多安心的感觉。但是这些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变成了一场信息搬运的行为?你有真正输出一些融合之后的内容么?你有对接你的已有体系和新信息来源么?你有落地执行么?
也许你只是把目录结构、一些句子和观点,从一个地方,抄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你就心理很坦然,觉得自己进步了。但是你扪心自问,你真的进步了么?
你会读书你真棒,但是能不能再要求自己多一点?
怎么要求?下一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