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五点,地铁上人依旧很多,但不似工作日早晚高峰那般夸张。人群的结构也更加丰富,除了青壮年劳动力,还有老人和小孩儿。大家着装的风格也更加多元,花花绿绿的。
我跟同事从弘法寺祈福回来,心情很平静,不过长时间坐车让我有点头晕。我准备听着音乐,站在角落里闭目养神。戴上耳机,点开音乐播放器,是李叔同的《送别》。
在我抬起眼皮的一瞬间,眼前这个认真探索座椅栏杆的小娃娃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看着不过半岁的样子,挥舞着双臂,拍打着面前的钢化玻璃和不锈钢柱子,并且右手在钢化玻璃和不锈钢柱子来回探索,似乎在对比两种物品的材质。它明显对不锈钢柱子上的纹理更加感兴趣,不停地拍打着。
因为精细动作发育得还不够完善,他的大脑只能指挥双臂挥动而不能调控手腕和手指活动。因此,他只能成功地完成拍打的动作,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抚摸这样更加精细的动作。
伴随着他拍打的,还有他双眼的凝视以及嘴巴的一张一合。这一切都在说明他很兴奋,他对眼前的物品有极大的兴趣,即使这个物品在大人的眼里看来是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物品。
我动容于这位人类幼崽的好奇心,曾经我们也是这样,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可是在成长的一路上我们不停地学知识学道理,不知不知觉却丢掉了来自于心本身的力量,它们是对同类的关爱,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敏感。
高晓松在《晓说》节目里对谈刘慈欣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甚至是更宏大的东西都是给游客看的,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在你家后院就能发现最好的风景"。
在我看来,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和美好不是艺术家的专属,它应该是每一个想把平凡生活过得精彩的普通人必备的能力。
#人类生活观察日记
#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