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水滴阅读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书中通过各种名人逸事,或者商圈里发生的真实案例,反复强调人际交往中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重要原则。
其中有关让他人喜欢上我们的原则有六条。
原则1,要对他人真正地感兴趣(包括他人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原则2,微笑。
原则3,记住他人的名字。
原则4, 善于倾听,鼓励他人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原则5,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说话。
原则6, 让他人感受到重要性,而且要真诚一点。
书中列举的不论是政坛领导,还是商界大佬,但凡身居高位都能将上述6条原则运用自如,哪怕不是每个原则都可以炉火纯青,至少2-3条原则肯定是驾轻就熟的。
在我看来,原则2,3,4即微笑,记住他人的名字,善于倾听,都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可是自问一下,在生活中真正全部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
客服电话,咨询窗口,导医就诊,亲子互动,其实在这些场合,我们可能感受不到这几条原则释放的能力,我们自己也没有运用这几条原则。
举个例子,孩子周末回家,我们开始都有兴趣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生活适应情况,比如食堂饭菜,寝室自理的方面,然而孩子并不特别在意这些琐碎的细节。再问一下我们在意的学习状态,比较孩子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孩子肯定要炸毛了。我们不清楚孩子在意的是什么,我们关心的就是我们自己在意的。等孩子想要倾诉一下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已经转身做家务或者刷朋友圈去了。
认真倾听,不打断孩子的倾诉,让孩子自己说出心里的感受,这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好的,甚至有些家长根本做不到。
原则1,5,6, 对他人感兴趣,能够站在他人立场说话,让他人感受到重要性,相对来说比较难。难就难在度的拿捏。
很多时候,现代社会的交往在虚拟世界里,在没法面对面的情况下,从开始到结束,我们可能完全没有觉察。语音,视频,电话,约谈,已然和数十年前的传统交流方式不一样。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表现出对他人感兴趣,如何区分谄媚,恭维和赞美呢?怎样才是站在他人立场说话,怎样才能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让他人获益呢?
真诚相待,不功利化的人际交往是我们向往的。原则1-6要是运用得当,无疑能帮助我们在结识朋友,扩大交际圈等方面游刃有余。
但是这几条原则知行难合一算是我们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