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因为胃是距离心脏最近的器官,所以当出现伤心、失落、空虚、愤怒以及哭泣等以“心”为主导的情绪状况时,很多人冒出的念头就是“吃”。并且,这样的故事情境和画面也常常会出现在影视剧作和小说中。
电影《天下无贼》的结尾有这样一个情景,刘若英饰演的王丽坐在桌前一边狼吞虎咽吃烤鸭,无一边声地流泪。一面是压制住内心里失去爱人的悲伤,一面是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保护欲望,全都化作此刻泛滥的食欲。
张悦然在《水仙已乘鲤鱼去》中的主人公,常常会在半夜想来,偷吃冰箱的食物,甚至在吃饱后睡倒在冰箱旁,而次日清晨往往就会在母亲的抱怨和责打中醒来,这样的情节几乎构成了她整个的童年。
缺失的爱,全都让这个小小的人儿化作对食物的过度依恋,妄图以此来填充心灵的缺口。这当然是无济于事的,只不过,对于只能依靠从成人的世界中汲取一切的小孩来说,她无法另辟蹊径来治愈自己,能得到一点是一点吧,哪怕是食物带来的饱腹感所带来的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光亮。
我是属于人们常说的肠胃不太好的那种人。虽然自认为年纪还算轻,但就肠胃这个问题来说,我不得不服“老”。现在回想起来,肠胃问题究竟是何时导致的呢,我想大概可以追溯至考研的时候。
并非是饮食不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压力和情绪。每天几乎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和考试氛围当中,我清晰地记得考前一直在吃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考试结束停药之后,胃口格外好。
工作之后,最初仍旧未摆脱掉追求完美的心态,所以情绪问题一直反反复复,进而导致肠胃的问题也从未得到过改善,甚至于还出现了贫血。
工作之后的饮食习惯相比较学生时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少吃零食,三餐和作息基本规律,喜欢软糯、清淡和易消化的东西。
学生时代,则是零食几乎不离身,晚自习后需要加餐,炸串、饼干、肉夹馍和泡面,很少锻炼身体,彼时是一枚120多斤的胖妹纸。而此时体重不过百,比当初自己艳羡的同屋舍友还要瘦七八斤。
尽管如此,我依然特别喜欢和食物有关的一切所带来的喜悦感、饱腹感和温暖感。包括食物本身、美食节目、美食文章、美食文章和电影之类的。午间空闲的时候,同事喜欢追剧,我则在重温《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幕后花絮。
也许是肠胃问题的困扰,也许是年纪愈大愈惜命,对待吃饭或者吃东西,我常常格外认真甚至于有些较真,以及也非常享受这一过程。不止是享受自己吃东西的过程,甚至也非常享受看着别人大快朵颐。
这一点最能体现在一波人同吃自助的时刻,我的食量不多,一两盘蔬菜和肉类就足够了。不吃海鲜、不吃水果、不吃辛辣油炸类食物。与我相反,同去的朋友则几乎能将菜品尝遍。
看过几集《小别离》,越发觉得黄磊饰演的方圆,就是他自己。黄磊是圈内一致公认的居家好男人,他与孙丽长达20年的感情生活每每被人提及都是娱乐圈中少有的“楷模”。
黄磊喜欢下厨,因做的都是家常菜,自称“黄小厨”,写有《黄小厨的美好日常》一书。
对于生活的热情和食物的丰盛记忆根源于童年,黄磊的父母把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吃上,在经济拮据的年代,他们认为把省下的钱用在吃上,让孩子吃好是最大的事情。
父亲黄小立尤其精于各种肉食的制作和日常食材的处理技巧,比如切肉的纹路,必须横切,顺丝切嚼不动,笋干泡在淘米水里容易泡软…黄磊认为从父辈传承下来的不止是厨艺,更是传统的规矩以及对待生活认真热情的态度。
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相信和坚持,他把“黄小厨”做成一个品牌,向公众分享自己做菜的心得和感悟。不止是令人感受到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更多是由自己亲自营造的家庭幸福感,这是再多的金钱、物质和权力也不一定能够创造出来的,也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身处浮世的人所借鉴和学习的。
即便是周遭如何孤立无援、如何世态炎凉,相信也会有一些类似于美食所带来的饱足感之类的小确幸给予慰藉,短暂的、微不足道的、转瞬即逝的。
但世间的事不都是转瞬即逝么,什么也抓不住,我们都是这过程中的一分子,不信,你想一想上一次最难过的时刻是何时,最快乐的时刻是何时,不都已成往昔么。
所以,能得到什么让自己快乐、聊以慰藉的东西,要记得享受当下的愉悦,因为它们中将如指间沙,一阵风过去,便只剩回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