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聚散有时,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自省,更多的是祝福。
从2017年初开始,我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有了一位一位的小伙伴。新生代们都个性十足,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追求,也反过来给了我很多职场上的启发。与其说是我带他们,不如说是一起学习和成长。
小L:有担当的潮汕男银
L是我在公司的第一位团队成员,当时他还未毕业,菜鸟VS菜鸟,关系更像朋友。同时,我的年龄也跟他的姐姐相仿,又是潮汕人,所以更加有亲切感。
这是一个脑子里塞满各种冷笑话段子的大男孩,如果他愿意,搞笑的频率应该可以以秒计。也很会穿衣搭配,水平估计能排公司前几名。
那时候我更加不懂得放手,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累死自己,也传递了焦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参加《天赋觉醒》课程的一天傍晚,给我发了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意是:他每次看到我加班,想到我家里的孩子,就觉得十分辛苦,希望自己可以快点成长起来,分担我的工作,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家人,给自己的生活。
这份感动,我一直记到现在,L也是一个从来不挑工作的人,他认为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什么都是磨练与成长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即使到后来,他已经能轻松驾驭课程现场的文宣与摄影工作,对课程内容也熟悉了,但如果岗位需要,他永远是那个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对我说,多陪陪孩子吧。
L入职的时候,跟事业部总经理有一个约定,那就是无论如何一定做满一年,看看自己能够成长到什么位置。即使到后期他有更多的想法,也依然遵守这个约定,做满一年。
而在这一年中,从认知与工作技能层面,L的成长是很大的。
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L的很多观念与品质更像上个年代的人,但正因如此,更加显示出他的难能可贵。
L,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希望你初心不变,因为对于领导者与公司来说,勇于承担的人太宝贵了。对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错,时间必将回馈于你。
小F:善于利用工具的精灵
F是美的,用同事的话来说,是那种带着一股英气的美。英气这个词确实用得极妙,让人想起古代美丽的侠女。
从入职开始,F就给我们不断展示了PPT这个神奇的软件的用途,例如,PPT不仅是PPT,更可以用来做海报、图片……相对PS操作简单,相对美图秀秀又有更大的图文发挥空间。
F给我留下最深的工作印象,那就是能用1分钟解决的事情绝对不用2分钟,永远在追求更加高效的方法论,她熟悉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APP及其它办公工具,对于她来说,没什么比做着漫无目的的事情更加让人崩溃的。
这也是F给我的启示,工作并不是埋头苦干就好,找到方法和规律、路径更加重要。
后来听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讲到“懒蚂蚁效应”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所谓懒蚂蚁,指的是懒于杂务,勤于动脑。他们并不是真的懒惰,而是永远在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类人在公司的战略、研发领域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F,可能你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噢,还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发挥。
永远忘不了,《天赋觉醒》课程上,拥抱环节,你像一颗小炮弹,撞到我怀里的感受,那份赤城燃烧着我,在往后的日子里,给我力量,并提醒着我工作生涯里的使命与担当。
小H:学习力惊人的海绵
面试H的时候,聊了快两个钟。他脑子里装着很多新奇的想法,完全停不下来。读广告学出身的他,能一口气给你十个想法脸不红气不喘。
H是一个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单纯的人,有时候下达一个任务,他会犹豫很久才开口答应,陌生人看起来以为是抗拒,对他渐渐熟悉之后知道这是他的固定行为模式——听到问题的时候,马上开始想解决的方向,然后再开口。
从入职开始,H就一直追求各种套路,探寻每份工作背后的逻辑。采访的时候,问题的结构是套路,写作的时候,提纲的结构是套路,以及热点文的套路,刷屏海报的套路……所有套路都是他热衷的研究对象。一个年轻人的学习能保持那么高的效率,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缺乏的,长期以来,我经常做着重复动作,但几乎没有总结过动作背后的套路。
湖畔大学的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里提到,一个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具备两个能力:一是掌握套路,二是通过大量刻意练习让自己具备微观体感。这也是适用所有职场方向的底层能力。
对于我来说,可能由于多年的经验,微观体感会相对强一点,让我在每个微小的决策瞬间,有比较敏感的觉察,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但掌握总结套路的能力,是我忽视以及需要加强的,而H擅长的是套路,在这个平台工作的大半年时间,他就像一块海绵,通过各个渠道吸取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与认知,从入职时候思维的天马行空,到现在“出口成章”地输出套路和认知,并有意锻炼自己缺乏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惊叹于他的学习力。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H来说,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手,该下的笨功夫始终要下,但已经处于较高位置的认知,会带领他走比较少的弯路。
管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刺猬法则”。即很多新晋管理者一开始无法意识到,一旦成为管理者,身上所背负的权力和责任,就像是刺猬身上长出的一根根的长刺——“管理之刺”,让你注定无法与下属亲密无间,最合理的是“保持一定距离”,不冷漠,不无间,不偏袒。而随着权力和责任越大,管理之刺也会越密越长,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拼命要追求以前的那种亲和,那可能结果就是伤痕累累。
认识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有点释然了,并接受了这个职场交往前提。从小L、小F到小H,以及其他优秀的小伙伴,是我的“管理之刺”无可避免的渐渐长出的时候,彼此互动的模式也各不相同,而真诚是相同的。尽管他们已经相继离开工作岗位,寻找另外的平台去进一步达成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大家都彼此祝福。
有时候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真幸福,赶上了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花很小的代价,得到一些顶级高手的经过总结的人生与职场的认知,指导着自己的选择,以及避免着一些失误。当然,由于性格与阅历局限,一些坑还是注定要经历的,但相比起迷迷糊糊摸索到今天的很多80后70后,已经幸福太多。
仰望星空的时候,别忘了脚踏实地;而脚踏实地埋头前进的时候,也别忘了仰望星空。
与各位共勉。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