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或者女儿:
这封信写给中学时候的你们。想必你们和现在的中学生一样,晚睡早起、功课很繁忙,很少有时间玩,看看课外书也是一种奢侈。
今天周末,我想和你聊聊阅读。
我读书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都叫我少看点课外书,觉得那些都是“闲书”;跟功课有关的教辅图书才是“正书”。
我每次逛新华书店,都会看到很多家长都在买教辅书。那些海量的题库,看得我都想哭。
毕业很多年后,我去逛旧书店,老板们都忙着给我推荐考试教材——大概是觉得我看上去年轻吧!看见我翻那些小说,有个老板说:哦,你是要买闲书啊?
我听了很不开心,不过也没有理他。
韩寒在小说里写过一句话:“所谓'正书',就是那些毕业以后再也用不到的书;所谓'闲书',就是受用终生的书。”
我觉得,这句话一半正确、一半错误。
教科书,在我们毕业之后固然用不上了;但是,能把“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区分开的,不正是这些教科书吗?一个刚毕业的医学实习生,到了手术室固然要从头学起;但对于那些没有医学文凭的,连手术室都进不去。
“正书”咱今天就不聊了。我知道你们不感兴趣,我们就聊聊“闲书”吧!
老爸我特别喜欢看书,像什么《哆啦A梦》、《七龙珠》、《灌篮高手》、《柯南》之类的都被看过百十遍了。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刚刚刷完一套《犬夜叉》。
可能你们小时候看的漫画早就跟我们不一样了,但那种感觉,你们懂的。
我还读历史书,小时候非常喜欢历史故事,五年级的时候还去弄了一本《史记》,文言文,看不懂。但我的历史成绩一直很好,这跟我看课外书分不开的。因为它们都很有趣啊,比教科书有趣多了。
比如那场著名的“宁王之乱”——朱宸濠策划和准备了十几年的谋反,仅仅43天就被王阳明生擒。这其中多少曲折波澜、多少计谋和反间计?教科书上几句话就给敷衍过去了。
《明朝那些事儿》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这场战役,有兴趣你们可以挑来读读。就在第三卷里面。
我也喜欢读建筑方面的书。看几年前看过一本《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里面不仅仅讲了欧洲的建筑,还把欧洲的历史、著名景点都写进去了,收获很多。有一次,我堂姐(你们应该称呼她什么来着?)去了欧洲,她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不少著名景点,我都给她做了点评,让她刮目相看。哈哈哈!
今天买到了作者的新书《漫步美洲》,我直接在书店买下了。因为亚马逊、当当网要下周才能寄来。
但我不是很喜欢读小说,感觉没耐心读完那么长的东西。我喜欢的小说家就那么几位——JK罗琳(哈利波特)、埃德加·巴勒斯(人猿泰山)、丹·布朗(达·芬奇密码)、迈克尔·克莱顿(侏罗纪公园)。
大概是这几位作者都擅长悬疑小说吧!希区柯克?阿加莎·克里斯蒂?算了,他们的悬疑小说,读了总感觉毛骨悚然、细思恐极。
读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你们那个号称“百科全书”的曾叔叔都刮目相看。
你们曾叔叔老家在农村,知识面非常广。我则是在城里长大的、典型的“宅男”,小学时候见到水牛都要兴奋一下午。你们曾叔叔最喜欢跟我聊的,就是农村的生活方式——怎么插秧、怎么打谷子、莲藕是怎么长出来的、为什么遇到野猪要躲开、小麦和稻谷的区别是什么……
(别笑,这些东西我真的不知道)
后来,我们聊到种地的气候、聊到动物的驯养、聊到野外生存……就轮到你们曾叔叔“一脸懵逼”了。
因为我是读《鲁滨逊漂流记》长大的。
如果你们没有太多时间读书,我建议你们可以去找一些连环画来读。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小时候读的那种小人书。不要看它们小,画面感却很强,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而且,那些文字虽然浓缩了,却还能保持原著的精华。
比如我读过两个连环画版本的《基督山伯爵》,就爱上了这部小说。我被里面的人物和剧情深深震撼了。但原著太长,按照我的阅读速度,好几年都读不完吧?
跟你们聊阅读,不是要求你们多读书,或者教你们读书的方法;阅读可以是一种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消遣。我不希望到了周末,你们就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一边刷社交软件一边抱怨“好无聊啊”;或者一到放长假,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你们能从书中、而不仅仅是从游戏和社交里面找到乐趣,就太好了。至于阅读方法什么的,自己去试吧!有疑问再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