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文,看着还是满满的可爱。
活着,不仅只是延续生命的长度,更应拓展其宽度;活着,不仅只是追求生活的光鲜亮丽,更应承担人生的责任、忍受生活的苦难。
活着就要明白生命的初衷是承担与忍受。
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名叫《富贵》的电视剧,当时就是跟着大人看热闹。我还依稀记得家人一边骂富贵没出息、不成器,一边又心疼富贵,无奈他的亲人一一离开。我也是随着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心情跌宕,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富贵是一可怜虫。他的一生就是拜他自己所赐、是活该,老觉得编剧应该先让富贵死掉,免得让他受苦受累。不懂世事的我,怎知生命的初衷是什么?怎知他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后来长大了,我也懂得了许多。无意之中又读了余华的《活着》,我才知道《富贵》是根据这本书所编。欣喜之下的我又看了一遍“活着”版的“富贵”。
这一次,没有画面,没有演员,只有白纸黑字。我一页一页的翻,整个人都无比紧张,好似呼吸声大点都会影响阅读。看完一整本我心里很难受,久久不能平复,五味杂陈。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或许是安慰,富贵的身边有一头老黄牛,他不孤单;或许是无奈,就连小苦根也离开了富贵;或许是感动,一个人的活着承受的重量竟是生命的净重;更甚者是感悟,一个人勇敢的活着,就要承担生命的责任、忍受生活的刁难,就要在平凡中渡己渡人。
至今,书里描述的情节我都记得,最感动的画面就是最后一节:富贵牵着那头名字也叫富贵的老黄牛,一遍一遍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向夕阳走去。一片火红、一片灿烂。这个景象就像一颗孕育希望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发芽,开出洁白的花。就像生命定会在现实的无奈与枯燥中开出花一样,让我永远谨记坚持与忍受。
余华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让我一生受用。“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读书的时候,我看到富贵的一辈子看着自己的至亲离开自己,他俨然没有了活着的理由,他为何不结束自己的生命?莫非是中国的老话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看到这段话,我豁然开朗。一个人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放弃自己,要勇敢的面对发生的一切好的与不好的。
其实,富贵也没有死亡的理由与借口,富贵的一生带着四代七个人的希望活着的。母亲临终时给他说的好好活着,好好过日子;家珍的温良贤惠,一辈子的不离不弃;更有友庆、凤霞与二喜的孝顺与尊敬;甚者是小苦根的离去,都是他活着的理由。他要把每一个人的份都活出来,即使平淡无聊,但是他还是活着,带着希望活着,这也许是他的使命,替每一个人好好地活着。
看了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便是如何在平静中观察人生。就像读高中时,我害怕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一味的自暴自弃。有时候逃避学习,怕向别人问问题。可是,最后我自己克服了,学习富贵精神,不卑不亢,平静下来,用一颗乐观又谦卑的心去学习、去生活。富贵是我推崇的人,我再也没有用可怜这个词语描述过他。之前说他可怜,是因为我只看到了苦难,没有看到苦难的价值与伟大。我一味的疑惑富贵活着的意义,从来没有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到了最后,我也才体会到生命的初衷是承担与忍受。只有经受过苦难洗礼的人才会看到活着的意义,才会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才会感慨生活的伟大。
现在的我,乐观生活,会很平静的看待生活中的小困难。就像余华说的,要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小插曲,用富贵的“不争而争”的心态去处世。以前的我总觉得假如我是富贵,和命运抗争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死亡;总觉得生活无聊乏味,遇到一点小麻烦就觉得自己活着真累。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懂得幼稚,要与命运为友,探求生命的初衷,承担人生的责任,忍受生活的苦难,平淡中感悟活着的意义。
这本书,这个故事让我成长,让我懂得了书中所说的“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本身就是生命的初衷即承担与忍受,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便归结于追求生活的光鲜亮丽。这也是我严苛要求自己的良言,要懂得生命的初衷、生活的美好以及活着的意义。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而这本书就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它让我懂得了活着就要明白生命的初衷是承担与忍受。就要承担人生的责任、忍受生活的苦难与平凡。就要拓展生命宽度,让他更有意义。年少时总有一个梦想就是干什么都要轰轰烈烈,其实平凡中自有精彩。
后序:这是余华在和别人交谈时说的关于《活着》的一段话,借此机会大家共勉。“面对生活的苦难,要量力而行。既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也不要做生活的奴隶,明着对抗是不行的,中途退出更是不行的。正确的选择是应该像大漠中的骆驼,默默无闻地坚持负重前行,走完人生的或苦或乐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