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两本新媒体写作的书,爆文制作,另一本是我关注的公众号博主Spenser的书—写作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这两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我对新媒体写作的初认识。
说到新媒体写作,首先要区分下新媒体写作和传统写作。大致有以下不同:
1. 媒介不同,一个是沉浸式体验,一个是屏阅读,即碎片化阅读。媒介的不同造成了内容重点的不同。
2. 新媒体写作对所谓的文采要求并不高,新媒体写作的重点在逻辑清晰➕适度的刺激。一篇文章打开的前15秒就决定了读者能不能读下去。
3. 长度的控制,因为是碎片化阅读,一篇文章过长就会给读者带来心理压力。还有有不断地刺激使读者持续阅读下去。
写好新媒体写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好的标题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现在是一个抢占注意力市场的时代,文章的题目决定了打开率,文章内容决定转发率。甚至有的时候,文章标题就决定了文章的转发率。
2.凤头猪肚豹尾也同样符合新媒体写作。
成功的标题把读者引进来了,好的开头决定读者会不会读下去。最好在开头处就把矛盾摆出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很多名著的开头也采用了这种技巧。
3.模式基本上就是 观点➕例子➕议论➕总结
例子一般2-4个,可以是身边人,电视综艺,社会新闻等案例。要有真实感和情景感。快速地让读者进入到情境中。
一味地说理只会食之无味。讲好故事是核心。最后总结时最好升华一下或用金句总结。
金句是点睛之笔,读者看完了整篇文章,可能就记住了那句金句,这就是记忆点,金句产生的强烈的认同感会是促使读者转发分享的最后一根稻草。
怎么样算是一个好的标题呢?
1. 有痛点:刺激到对象对着的痛点,当代人的痛点有哪些?Spenser总结了四点:事业上的保守与激进;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认知上的成长与思维升级;能力与平台的互相博弈与补充。
2. 有关系:与读者建立联系,让读者感到与自己相关。人们都只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不论多么吵闹的人群中,你可能听不清其他声音,但你一定听得清你的名字,或者类似你名字的发音。国外的一场瘟疫也不如你家门前的一只蚂蚁能引起你的注意。
3. 有矛盾或冲突:青春是一场明媚的忧伤,明媚和忧伤很明显不太般配,但是这种组合如果能产生的恰到好处的碰撞,是能让读者印象深刻并且有打开的意愿的。
4. 有观点:无论是什么写作都最忌说正确的废话。观点中庸等于平庸。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明确的观点,不能是人云亦云。
5. 有角度:同样一个电影,好大一批人都是一个角度写,如果你能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切入,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有条理,自然就能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获得更多的阅读量。
一般人开始练习写作,不需要追求面面俱到,先满足一个条件,再满足几个条件,精益求精。
“普通人崛起的十个狠招”这个标题就符合有痛点,有关系。哪个普通人不想崛起。
“离开体制的人,没有一个后悔的”这个标题也符合以上的有痛点,有关系,有观点。
太多的人在体制内外徘徊摇摆,体制跟婚姻一样,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对体质不满有离开想法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点开这篇文章,企图从中找到勇气和答案。在体制内感觉还不错的人也会打开,因为他们质疑这篇文章,也好奇是真的吗?
非常认同的几点:
1. 写作其实就是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过去,看见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看见自己的思维,看见自己的内心。写作是帮你更好的梳理自己。
2. 写作风格受作者言语风格的影响,如果作者是一个说话啰嗦没有逻辑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也如此。
3. 好的写作不是尽情地抒发自己,一味地自说自话,是观点想法的传递,人格的影响,如何让读者愉快地接受你的看法和理念,既要走心,也要技巧。
写作,不仅是表达自己,也要帮别人实现自己。
所以,言而总之,写作,往内,是梳理自己;往外,是读懂人性。
4.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刻意练习的。这一块推荐作家严歌苓在《一席》上的演讲《职业写作》,这也是书里推荐的,后来我立马去看了,B站上很好找。
这真的改变了我对作家这个职业的认知,我原以为作家想写一本书都是脑子一热,一下子就文思泉涌,然后奋笔疾书,倾注笔下,佳作就此完成。
原来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专业模式。想好某个主题,去体验,去搜集,去感受。
我以为是先有足够经历,然后有了想法去写。原来职业的作家大多数也是先有想法,再去经历。
5.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好事多磨,好文也是如此。哪有那么多的鬼斧神工,有的只不过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修改,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