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谁的大学不迷茫
我曾经是一个体育生,考的是一个普通师范学院,还是专科。大学期间,学校仍像高中一样刻板管理,玩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自己感觉非常失望,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课能应付就应付,只要不挂科就行,日子过得相当迷茫。并且,从入学起,就知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的师兄师姐们除了小部分做了体育老师,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另谋生路。
好在我喜欢读书,很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尤其喜欢文史哲,没有目的,随意漫游,也不知道读了有什么用,但能冲淡一些心中的迷茫。
02.无知无畏考研路
临近毕业时,心中更加恐慌,对前途一片茫然,就想报考研究生。这时,学校来了一个体院研究生老师,给我们讲考研的经验。他介绍运动医学研究生是一个有难度的专业,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跨专业考,这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决定报考运动医学。
运动医学分中医、西医两个方向。我对西医一窍不通,不过听说相对好学一点,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中医,也不认识学中医的朋友,只是古文功底不错,很是犹豫。同宿舍的一个同学鼓励我,说他爸自学的中医,就一本很薄的书,应该不难的。于是,我就报考了中医方面的运动医学,可等把他爸的中医书拿过来一看我就傻眼了,确实很薄,可那是一本1974年版的老古董。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因为最初的无知,才有了后来无畏的开始。有什么办法呢?已经报考了,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勇敢向前冲。
于是,我赶紧跑到书店,才发现考研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内科学,每一本都比74版的要厚很多。我快崩溃了,同时也有一种面对挑战的兴奋感,这是学习体育带给我的特质。
以前对中医,我仅仅停留在其神秘的传说,并没有什么认识。不过好在我的古文不错,能够更快地理解中医理论。我去了附近的中医学院旁听,听了几节课觉得不行,课程太浅显,进度也太慢。课后经常在医学院图书馆看书,期间认识了一个医学院的战友,相互交流复习资料,这对我帮助很大,遗憾的是他考了两年都没考上,后来失去了联系,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希望能梦想成真。
由于时间紧,中医的内容太多,比如中药没有直观感觉真的很难记,第一年毫无悬念地落榜了。但我也从中看到了差距和希望,第二年在母校找了一个临时辅导员的工作,从头开始复习。
我发现一个学习的方法,中医理论是基础,必须要理解清楚,然后在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内科学时不断回顾,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指导其它科目的学习,同时用其它科目的学习来巩固中医基础理论。也就是说中医基础理论是“纲”,是关键所在,其它科目是“目”,“纲举才能目张”。
弄清楚学习方法后,剩下的就是枯燥的日常练习。比如制定计划时,规定每天背多少中医、多少方剂、多少病症,做多少道习题。这种日子也是一种修行,把我从一个整天泡在运动场上的“运动成瘾患者”,变得能够静下心来,为学习一门课程而不断努力。
幸运的是,第二年考上了中医方面的运动医学研究生。虽然后来阴差阳错又学了西医的基础医学,工作后又做了其它工作,但这一段经历仍使我受益良多。
03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在两年的考研过程中,每天生活相当单调,就是日复一日的微小进步,然而坚持下来也有一些感悟。
无知者无畏,困难可能是一扇虚掩的门。如果不是当初同学的“无知”的鼓励,我可能就不会“无畏”地选择考中医的研究生。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对困难有过多的了解,甚至虚构过大的困难来吓唬自己,自我设限,往往根本就不会开始。选择要不要做一件事情时,只要这个事情应该去做,是自己的目标,就应该立马行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困难可能是一扇虚掩的门,别人能做好,我们一般也能做好。
学习技能时要找对方法。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说学习一项技能需要一万小时的持续练习。但如果机械地认为时间累积就能打磨出高超技能,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在家炒了一辈子菜的人,做出来的味道让人想称赞都不知从哪里入手,只会把“黑暗料理”做的更加黑暗。学中医的过程中,先理解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这个“纲”是正确的方法。在我看来,找到方法是努力的前提,它会使努力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抛却功利,“漫游式”学习有时会有意外之喜。我一直喜欢古文,课余时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样大部头的书看了好几遍,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觉得故事很好玩,无意中提高了古文能力。中医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学问,古文能力过关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帮助,这是“漫游式”学习带来的意外之喜。
04青春不再来,热血仍常在
现在回想起来,花了两年时间,只为一件事件,这种纯粹的青春再也不会来了。虽然遗憾,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单程旅途,好在青春不远,热血仍在,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