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只看了书的梗概,那时候我就决定我一定要读读全书。在我很多次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都搜索过这本书,但每次都空手而归。这本书是英国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在89岁时写下的。它记录了她年轻到晚年对于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悟。她一生未婚,享年101岁,她的人生横跨了一个世纪。有多少人的生命能够横跨整个世纪,就光这点,就让我对这本书,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戴安娜·阿西尔曾说:“现在有这么多关于保持青春的书,还有更多有关生儿育女详尽的、实验性的经验分享,但有关凋零的记录却不多见,而我,正行走在这一凋零的路程当中,所以,我为什么不来记录?”拥有这种才华和勇气不得不让人敬佩,而当年轻的我们去看一名90多岁的老人写的书的时候,或许更多的是思考,是收获。
在书中,戴安娜探讨了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与写作、后悔和遗憾等话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注脚和线条来联系并展开,把种种到了这个年纪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个年纪回顾自己人生重要事件的看法。
首先关于衰老与死亡:
我有时会想,当一个人老去的时候,到底是身体先老去,还是思想先老去。大概率是身体,思想应该是没有老去一说的。我们只会感到孤独,但如果孤独是思想老去的一种形态,那么我们的思想可能时常在老去的过程中。
我很喜欢戴安娜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坦然,她很坦然的接受衰老的感受,包括身体上的衰退和孤独感。她认为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尽管它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也让她有机会反思自己一生的经历和选择。她对死亡的看法也很直接,她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且自然。她鼓励人们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过多地担忧死亡。
面对和坦然的接受死亡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大部分人很难不感到恐惧和担忧,又或者说很难有一种“活够了”的心态。
关于爱情、婚姻与性:
戴安娜在书中谈到了她对爱情和性的看法。她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她自己也有丰富的情感经历,但她坦言自己从未想过要为爱情牺牲自己的独立性。关于这点,即使在西方,一个女性能有这样的觉悟也是很让人敬佩的。一个人的独立,比生活、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独立。拥有爱人的能力却不依附于他人,这也是很多现代女性思想进步的一个很大标志。
在性方面,戴安娜认为性对男女有不同影响。她指出,男人在性行为后可以轻易地转身离开,而女人却要面对可能改变她们一生的后果。这点,和男女对待婚姻的态度很像,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在我看完另一本书《盐镇》之后这种感悟更深。女性对待感情和婚姻很难做到理性,她们很容易把责任、情感交织在一起,于是分不开也理不清。但男性不一样,男性可以很理性的把责任和情感分开。当没有感情的时候,或者他们移情别恋的时候可以很果断的把责任抛之脑后,然后转身离开。
所以在婚姻和性方面,中国女性大部分是保守的、克制的、甚至隐忍的。但戴安娜不同,她很早就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多数女性会选择结婚生子,过上平淡的生活的时候。然而,戴安娜却毅然投身图书编辑行业,她可以拥有很多情人,也可以付出很多感情,但是事业一直是首位,并且对此感到满意。她认为婚姻和母亲角色是一种限制,可能会让女性失去自我。她避免了这两种角色,选择了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她对那些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的女性表示同情,但也坚持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是个人对生活方式和人生规划的一种选择,但从理性层面来说,戴安娜无疑是女性当中清晰的佼佼者,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也愿意付出代价和承受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关于阅读与写作:
戴安娜并不是一个作家,她从事的工作是编辑。在书中她毫不吝啬的表达了她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她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够打开心扉的体验,而写作则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这跟很多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她在年轻时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但当她开始写作时,她发现自己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天赋。在我写作和想要表达的时候,我时常是卡顿的,我很难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文字组织起来。能够以文字呈现的都是经过再三斟酌之后的结果。
戴安娜把76岁退休以后的人生作为另一个新的开始,写作对于她来说不仅是表达自己观点和感悟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疗愈的方式,让她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她用写作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反思了过去的选择和经历。她希望通过写作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表达对过去的理解和接受。
作为读者,又同样作为女性,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大多数人都需要靠轮椅或者不能自理的年纪,还能思路清晰的总结与反思自己,是一件很值得敬佩的事情。
关于后悔与遗憾:
戴安娜在书中也谈到了她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后悔和遗憾。她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她也强调了接受过去并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她认为,尽管后悔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要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
智慧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困在过去,而是从过去吸取经验勇敢的向前,最值得敬佩的是年龄从来束缚她,而是一直无畏向前。
最后,这本书的书名是我很喜欢的,“暮”并没有简单地将老年描绘成衰败和无助,而是展示了一种成熟和智慧的美。老年人在书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在书的结尾,作者用“暮色将近,但星光依旧璀璨”作为总结,给予了读者无限的希望和启示。无论生命处于哪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