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投资理念与价值观的时候,我曾和团队讲过:“支持最优秀的企业与企业家发展成长。”
我知道,年轻人对这句话基本上会一念略过,不以为意,只是到多年之后,年轻的投资经理们在经历实战的投资痛苦后,或许会有些许领悟。
而今回头看,在这些不以为意的人群当中,似乎也包括我自己。
当我们用良善宽和之心,来看中国的企业家。很有可能我们会被两种现象所蒙蔽:
一种是当企业家撒谎的时候;
一种是当企业家把主观当做真实的时候。
如果把企业家这两种情况下的信息当做企业未来经营判断的假设,很有可能得出和企业实际经营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家的系统性乐观主义往往成为投资经理们一个又一个的投资陷阱。
如何尽量避免被现象蒙蔽呢?
有一个鉴别的方法是:从企业家的行为中去判断,从企业家的愿景中去辨别。
一个企业想要规模越大,市场地位越高,就越需要更大的承担责任心和非货币愿力。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往往一个追求货币财富为第一愿力的企业家,是走不长,也不容易把企业做大的。老实说,在这方面,我有一些成功地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能够让我得到解脱的唯一办法是劝自己:其实,这符合商业的一般统计规律——卓越的企业总是那么少。
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IPO正常化之后,上市公司估值泡沫在不可逆地消融之中。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正在逐渐超越财务报表和卖方研究报告,更深入地拷问每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商业模式、护城河、发展战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企业家在这场拷问之下,仍然沉溺在过往的执念之中。
一个人的投资生涯,能够投资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在投资每一个公司的时候,要想一想,你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