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事上,大部分人都会先后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从“不知”到“知”;
从“知”到“知行合一”;
从“知行合一”到“行胜于言”。
第一个阶段,从“不知”到“知”。
最初,关于某件事,你一定是混沌和茫然的。这时你最大的期望是走出茫然,变得清晰。
这个阶段你最需要做的,是思考、探索和尝试。
通常在“知”过后,人会比较开心——不管是得到了谁的启发,还是自己想通了些东西,你毕竟是搞明白了一件对于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啊。
但开心之外,这个阶段的人也会比较容易得瑟。典型状态和反应是会开始四处去宣传和呈现自己的“知”,并从别人的反馈和肯定中获得满足。
从“不知”到“知”最需要的是大量的求索,你需要去大量接触很多新的人和事物,并从中获得启发。
第二个阶段,从“知”到“知行合一”。
在“知”之后,人往往会很容易开始困扰——你会越来越明显的发现,“知道”并不等同于“能够做到”。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跟人说话或沟通时,不应带有情绪,但往往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往往话一出口,既给对方造成伤害,又给自己留下痛苦和自责。
到了这个阶段,虽然知道但却无法做到的状态会让你变得很痛苦,甚至会有自我否定的风险。
于是,你开始有些调整。或许你仍然会大量的去说,但在说之外,你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自己在言行上的一致。一方面,你会越来越追求自己说的做的和自己想的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你也慢慢的开始对外不轻易作出承诺,但一旦承诺后,一定会尽力做到。
这个阶段,你最重要和需要做的,就是修炼和行动,直到自己可以接近或达到“知行合一”。
从“知”到“知行合一”,你需要的或许是某一个或几个可以不断给你指导和携手同行的导师与伙伴,他们可以给予你很多具体方法上的指导,也能给你很多鼓励。
第三个阶段,从知行合一到行胜于言。
当你已经能知行合一,获得言行思考间极大的一致后,你身上会开始发生某些不同。
某种意义上,我们在不断求知的路上,追求的是一种安全感,在你不知的时候,你是缺乏安全感的,而在你得到了“知”之后,你的安全感是从别人处获得的,而当你已经能够知行合一以后,你已经能够自己给予自己安全感了。
这时候,你或许会发现,所有外在的表现形式都会变得不再重要。以往你还会倾向于关于自己去说很多,但现在则不同,你会更看重自己做到了些什么,而不是又说了些什么——又或者,可以说的已经都被你说的差不多了。
到了这个阶段,你会更重视去做和付出行动,以行动的结果获得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和愉悦,以及向别人去呈现展示一些东西,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表态和陈述。你会开始更喜欢默默的去做些事情来满足自己,而不再那么需要对外去宣传和呈现。
从“知行合一”到“行胜于言”,你最需要的,变成了自己的反思和回顾。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独处和反思,而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别人的指导和陪伴,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别人的肯定和鼓励。
在很多事情上,我正在努力奔向第三个阶段,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