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事情只听了一家之言,不方便对事件本身做评论,不过我从小农村长大,现在做蜂蜜也要和很多蜂农打交道,我就说说我经历过和了解到的事情吧,仅供参考。
先说我和农民的接触背景:我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出生时简阳属内江,后来划给资阳,前两天划给成都了……)下面的一个小村子,14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村子里。前年开始做蜂蜜,又开始和全国各地的蜂农打交道。
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是:淳朴
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是:贪财
其实绝大多数农民都非常非常非常的看重钱,但大多数情况下会表现得非常非常非常淳朴。
这描述有点难以理解是吧?我列几个事情给大家看看。
一陌生人需要你帮忙照看一件东西两三个小时。
对于知乎用户来说:这可能得请半天假,可能要被扣几百块工资。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我本来就是要在这干农活/瞎溜达,帮你看看也无妨。
一个陌生人的车陷路边了,需要你帮忙抬出来。
对于知乎用户来说:这出力出时间,还要弄脏衣服和鞋子,还要闻尾气,付出成本至少好几百。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力气又用不完,蹭点泥和灰拍拍就好了,帮个忙没啥大不了的。
一个陌生人需要你的帮助解决一餐饭。
对于知乎用户来说:带陌生人回家吃饭?怎么可能,给二十块让他去快餐店解决吧。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加双筷子的事,大不了多在地里拔两颗菜。
核心是什么?核心是农民很多“资源”是难以变现的,即使能变现也是非常廉价的,他们不会把这些资源和金钱划等号,他们用这些资源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会换算成金钱来思考自己的付出,所以大家对很多村民会有“淳朴”的印象。
给大家举两个亲身经历的实例:
朋友领我去看蜜源地的路上,车陷路边了,附近村民又是找木棍,又是搬石头,最后10来个村民纯人力把两吨多的车抬回路边了。我和朋友只是在路边递递工具拍拍照(第一次陷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给村民散了几支烟,道了谢就OK了。一个未入镜、一同去体验、一直生活在城里的朋友很惊讶的问我:怎么没见你给他们钱?(这些村民不养蜂,和我们无利益关系)
注:不是不愿意给钱,是这种情况真不应该掏钱,好奇原因的话可以另外开贴说。
这是去一个深山里的村子看蜂蜜,晚上一户村民在给我们做晚饭,因为没提前通知村民,做饭的大姐不断的抱歉说:不知道你们今天来,没去镇上买肉,太不好意思了。我们白吃白喝她还觉得不好意思。(养蜂村民,有利益关系)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非常非常非常看重钱。
先说一个朋友的例子:
做泡菜加工厂,和某镇的农民合作收购青菜,第一年的价格是2毛一斤。
为了和政府深度合作并拿到一定补贴,和村民签订了第二年的采购合同。
依然2毛一斤,只能卖给朋友工厂。
由于第一年不少农村种青菜挣到钱,第二年大量农民种植,供应量远超第一年。
市场价格掉到了1毛左右,但朋友工厂想着有政府补贴,亏得不会太厉害就照合同价格收。
但是工厂的加工、消耗效率就那么点,还有大量的青菜只能慢慢陆续去收。
看到市场价格不好,看朋友工厂没向去年那样一股脑把青菜全收了,农民们就急了。
一群人跑到政府大楼门前拉横幅闹,要政府出面解决。
朋友跑去解释了工厂加工不过来,保证会陆续去收,价格也不减。
村民们根本不答应,要求必须马上去收,政府给朋友压力。
朋友无奈,第二天去大量收货,腌池装满后再留了两卡车,其它全部直接倒垃圾场。
夏天被砍了的青菜对方两三天就会坏掉,所以没办法只能倒。
迫于和政府的关系,又继续签了第三年的收购合同,1毛5一斤,而且限了数量。
很多人看价格下降而且限了数量,第三年就不再种青菜了。
结果第三年因为供应量变少价格又到了2毛左右。
朋友去村里根本收不到青菜,问哪块地都说主人没在家。
过几天之后青菜大片大片的消失,原来是被别人以2毛的价格收走了。
后来朋友无奈去别的村子以2毛的价格收青菜。
每户卖青菜的金额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朋友根本不可能去起诉那些村民。
契约精神对村民来说就是个屁,他们只认谁家钱给得多,哪怕只是多收入一两百块钱。
即使有极个别想遵守契约精神的,也不敢跳出来,跳出来就是与全村人作对。
再说一个和我蜂蜜相关的例子:
我刚开始做蜂蜜的时候,去接触到青川深山里的村民我就感觉他们真的好淳朴。
就和合伙人说这里真是山好水好人也好,合伙人说这”淳朴“都是她靠血和泪换来的。
合伙人在山里收村民的蜂蜜已经很多年了,我来说说她的故事。
一开始村民的蜂蜜没销路,只能自己家里吃或者送亲戚啥的。
朋友去收他们的蜂蜜,蜂蜜一下子可以变现了,价格还不错,村民们非常高兴。
后来到青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少部分游客可以解除到大山外侧的村民。
游客以高价购买大山外侧村民的蜂蜜,最高的出到了两三百元/斤。
消息慢慢传到深山里,顿时炸了锅,村民们纷纷将蜂蜜提价到一百多元,并骂朋友黑心。
这价格朋友根本不可能接受,无奈只能深入到更偏僻的村子收蜂蜜,价格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到没那么厉害。
后来之前村子的村民发现愿意花高价买的游客非常之少,一年也就只能买走一两百斤。
又开始联系朋友去收蜂蜜,朋友直接放话永不合作。
后来在合作的村子知道这个事情,知道朋友的原则,漫天要价的事情很少再发生。
当然也发现过类似掺假之类的事情,被发现后都被朋友“永不合作”立威,后极少发生。
我们去找村民收购1元钱,我们销售出去2元钱,村民就会觉得我们赚到了1元钱。根本不会考虑我们有收购的人工费、运费、加工费、包装费以及其它成本,只会觉得我辛辛苦苦把农产品种/养出来才卖1元钱,你上个网啥成本不出就赚了1元钱。很少有村民会记得我们帮助他把农产品变现的好,大多数都会因为“你能卖2元为啥不照1.8元给我收购”而觉得我们太黑。
按照正常的知乎尿性,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就该喷村民的劣根性了?
不,因为我在农村长大,其实我是非常理解(不代表认可)这个群体的。
大多数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年就靠地里和家畜圈出的东西换金钱。
而且换来的收入真的少得可怜,只种地和养家畜人均年收入顶多两三千块。
这意味着什么?老两口忙碌一年下来所得现金一分不花还买不起一部新iPhone。
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生病了也是要拖到实在不行了才会去医院。
而家里任何一个成员生场重病就可能把省吃俭用一辈子的家庭彻底拖垮。
现在是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是穷山沟里起点太低,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
如果有谁稍微混得好点,很可能会有在大城市定居的想法,或许还要山里的父母补贴买房。
回想我小时候,老家农村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物质条件极大提升。
但是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的观念几十年来行程的,已经根深蒂固,非常难以改变。
他们依然非常的淳朴,他们依然非常的贪财。
他们经历过解放战争、文革、集体社、土地下乡、改革开放、铁饭碗变不铁、一病垮全家等等太多的动荡,太多的没保障,太多的未知恐惧,他们习惯了拼命存点钱来应对随时可能来的动荡、没保障、未知恐惧。存这些钱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生存,甚至连生存都算不上,只不过能在医院多拖几天而已……
80后开始经历的都是比较稳定、逐步向上的生活了,我们很难和父母辈感同身受,我们对未来美好憧憬多于未知恐惧,我们不大相信会面临较大的动荡,我们不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挣扎,我们会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质、社会形象,我们更不容易被一些蝇头小利打瞎双眼。
最后:
和农民打金钱相关的交道,别相信合同文件,别相信契约精神,一定要提防对方。
我虽被他们坑过但我不恨他们,我不认可但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