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角色。在那个漫长又短暂的学生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老师打交道。从幼儿园,一路走到大学,在这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里,我们遇到的老师可谓难数,真正喜欢的老师却是寥寥无几。我想对所有完整走过这十几年学生时光的人来说,可能看到最多的不是老师的慈眉善目,而是满面怒容吧;听到最多的恐怕不是春风化雨的谆谆教诲,而是不尽其数的批评与暗讽吧。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了这副模样,从什么时候起让我们畏惧课堂畏惧老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师生关系竟变得这样对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的问题。
个人的经历无疑说来是最刻骨铭心的。就拿我自身的例子来讲,大学之前一路上来都是省里数一数二的学校,在每一个新阶段开始之前,我都怀着无比美好的憧憬。我想象着在这样的好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会怎样亲切地与大家互动;下课解答你的疑难问题时又会是怎样的细致耐心。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这一段的学习时,我发现我之前想的一切几乎都是错的。也许刚开学的时候,或者是和新老师的初识阶段,你确实能享受到如同这般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但是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亦或随着你级数的慢慢攀升,你会发现老师的情绪越发像是一个晴雨表,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越发的捉摸不透。我曾无数次地体会到老师在课堂上是怎样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就算是全班一起受罚挨批,你也知道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我也曾无数次体会过去向老师问问题时一些老师那种不耐烦的态度,尤其是那些你短板学科的老师,反倒会不断地添加你的挫败感。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师生之间的平等真的就那么难以维持吗? 身为学生就必须接受老师的一切批评与嘲讽吗? 我见过一些老师,他们总喜欢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你明知道你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学生,但老师总喜欢连着一锅端,像我已经无数次地背这种黑锅。以前我也想过这也许是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吧,大家都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但是当我到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这种“毒舌”教育依旧存在。在学生生涯里,我觉得比“体罚教育”更可怕的是“毒舌教育”。语言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心里的创伤远比皮肉之苦更痛,更难愈合。有时你会甚至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质疑,自尊遭到了践踏。
我在大一的时候曾遇到过一个十分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老师。实话说我认为严不是什么坏事,吹毛求疵也只是想让我们做得更好一些,总之出发点是好的。但直到有一天她例行对一个学生的课前演示挑完刺后,突然说了一句:“大家在我的课上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啊,我来就是为了把你们的自尊踩在脚底下的,大家的脸就不要带过来了。”我依稀记得好多同学脸上的表情是错愕的,大家显然不敢相信老师为了挑刺居然会说这么刺耳的话。很多人随后在私下交流时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们当然觉得严师出高徒,学生当然要放低姿态尊听老师的教诲,这是每个学生的本能,也是本分。但是我们的这种姿态不代表我们就是放弃了尊严,这与不要自尊不要颜面根本就是两码事。当一个学生在台上进行自我演示时,旁人是无法体会到他(她)究竟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她又多想得到全体学生和老师的认可。然而这位老师一直都是尽可能的放大你的缺点,对你的不足之处说的是头头是道,却没有半点溢美之词,最后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试想,当你的一片苦心被鸡蛋里挑骨头,最后还被奉劝放下自尊,你真的就能咽下这口气么?
我个人一直认为,师生之间在名义上是对立的,但是完全可以做到平等与坦诚相待,构建和平民主的师生关系绝非不可能。学生要体谅老师的一片苦心,老师亦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就算是师生之间真有一道难以消除的代沟,我们也要努力把它缩到最短,努力去逾越它直至消灭它。师生本来就是身处同一个校园,大家也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努力,我们不需要挖苦、挤兑;我们更需要的是合作与相互理解。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都能给予他们关爱,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是在功利地授课,不是毫不顾忌学生的内心感受;我也希望所有的学生不惧权威,敢于捍卫自己的学术成果,敢于在老师面前重拾自信。人生在学术上的争锋能有几何? 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果不去探索就永远无法形成。说远了关乎到教育的未来,说近了关乎到我们所有学生的自身。对我们来讲,逾越这道沟,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