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漫谈欧洲古典音乐发展

楔子

好友和我经常讨论动漫、小说,电视剧。尤其动漫,在他看完我给他推荐的《交响情人梦》之后,他就产生了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热情。不得不说《交响情人梦》是个非常棒的动漫。动漫介绍的作曲家音乐家的各种资料都可以查,不过,动漫的内容以交响乐和钢琴曲为主介绍的,对于一个从小没有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来说。系统的了解古典音乐其实真的不好理清一个头绪。这么一天,我和好友在上岛咖啡,就给他介绍古典音乐。


音乐和数学

我: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便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不去想想为什么有这么一回事。西方有记载的,从那个毕达哥拉斯开始,就坚持了一个证明体系,用系统的方式去证明后,系统的使用一个“东西”。而音律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毕达哥拉斯本人也研究过音律。为什么谈古典音乐,必谈巴赫,因为古典音乐用的平均律,是从巴赫总结的理论开始的。再此之前,当然也有伟大的音乐家,但巴赫的贡献,让他成为了里程碑式的人物。

友:我看史记就看到过《律书》,里面说的我怎么也看不懂说什么。

我:我也看不懂说什么。什么黄钟大吕的,但你从史记的记载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用了好几种律法,平均律就是其中一种,怎么制定乐器,长度如何。用的很早,一对数字,看着头疼。到底原理如何?中国古代就是这种方式,你能用。但你不知道“原理”,就算个别知道“原理”,也不够系统,无法作为整体概念使用。但多数时候就算记录了,也没人用。

友:中国人追求的是个“意境”。呵呵

我:其实西方刚开始的状况和中国也差不多,音律的定义也是很早就有,但到了巴赫之后才意识到规范化的使用,好在西方有使用体系的传统。巴赫逐步完善这个平均律的理论。你看钢琴了吗?(上岛咖啡,都有钢琴)这8个白键5个黑键,组成了一个“八度”。这个La,按照“国际标准”,是440Hz。以此为标准,从这个Do,到这个高音Do之间平均分为十二等分。就是十二平均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但实际应用,真的“平均”吗?这个几乎不可能做到完美平均,因为机械的平均会失去美感。而且基础的440Hz也会让一些音乐家难堪,以前看过一个文章,提到过一个指挥家,他就直接骂,去他妈的440。他几乎就是随意使用的基础La,有人测过他使用的,基本在435Hz上下。

友:等等,哪些和哪些是等分的。(我一个个给他指了下等分的几个按键)噢,原来如此。

我:音律有了。进而就又一系列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术语的规范。比如和弦。(我用钢琴摆弄了个大三和弦)这三个音一起按下去,就是一个和弦。有了音律才有这种“术语”的方式进一步发明产生。像这样的和弦还有很多,但作曲的不用去操心音和音之间的“关系问题”,和弦只是这种“总结”的一种类别。只要基于音律,进一步总结出来理论即可使用。平均律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转调(我弹了个C调音阶,弹了下G调音阶)看了没,就这么一点区别而已。很容易就可以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总结出各种概念来用。有关平均律,还有个明朝“皇子”朱载堉的公案,网上众说纷纭,你可以回头看看。


主要乐器,钢琴的发展

(我和好友,从外面进到包间)

我:音乐是由乐器演奏的。乐器的发展也是随着各类音乐家的参与,才会有发展。(我用电脑给好友找到名画《鲁特琴演奏者》,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鲁特琴就是一种弹拨类乐器,弹拨类乐器是最基础的那种,所有弦乐器都是基于弹拨类乐器。巴赫就给鲁特琴写过鲁特琴组曲,现在多是用吉他演奏这个了。但所以弦乐器最特殊的,就是刚才你在外面看到的钢琴。

友:画不错,可以以这个画写个散文。

我:钢琴,一开始就好比一个趴下的竖琴。然后用一个机械方式“拨”发出声音。(我用手指做出后拉拨的动作),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声音强弱的问题,受当时机械的限制,音的强弱很难把控,对比现在的钢琴声音,就显得很生硬。后人就开始设计击弦钢琴,但击弦钢琴对比拨弦钢琴的难点在于,敲击之后的,这个小锤子到底怎么控制它。中间有各种发展历程,你可以去查资料。所以这里提一下莫扎特,而我们所看到的现代钢琴的雏形,莫扎特参与了制作、改进,并为其谱曲。莫扎特这个人,他天才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我有时候在想,他脑子是怎么有那么多旋律的,常人无法理解,他给很多乐器谱曲。我知道有一种单簧管(当时给朋友解释的时候实在是记不起名字来,后来找了下,才知道叫巴塞单簧管),现在不用了。莫扎特很轻易的就为这个乐器作曲了,后来,某个混蛋,把这个乐谱的手稿给卖了,而且借了莫扎特很多钱不还,这个家伙就是直接导致莫扎特“穷死”的罪魁祸首。后来人找到这个手稿并发现是莫扎特写的,继而发现现代单簧管无法演奏这个曲子,就回头找啊找,才发掘出这段历史。嗯,回到钢琴。当时那个钢琴制作师,由莫扎特帮助,对钢琴各种改进,生产出里程碑的第一架真正意义的现代钢琴。这架钢琴保留在莫扎特故居并作为文物保存,政府规定,参观莫扎特故居的游客,只允许莫扎特的多少多少代的孙女可以代为演奏,其他人禁止触摸。

为什么这里提钢琴,因为钢琴这种键盘类乐器,是以音域宽广著名的。而后来的作曲家因为有了成熟的钢琴,作曲就更方便了。知名作曲家,身边都有一架钢琴。


漫谈点交响乐的历史

(点了些吃的喝的之后)

我:《交响情人梦》这个汉语名字翻译的不确切。

友:是的,应该叫《如歌的野田惠》

我:音乐的表现形式很多。我就给你说下交响乐的历史。交响乐本身和刚才给你提到的音律的历史是差不多的,西方很早就有交响乐的形式,但并不规范。真正规范,就是在海顿身上,海顿规定了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形式,所以后人称他为交响乐之父。再一个就是莫扎特,而海顿年龄大莫扎特很多。海顿和莫扎特见面之后,海顿非常惊叹莫扎特的才能,而莫扎特也很尊敬海顿,向海顿学习。但海顿并没有真正拿莫扎特当弟子,他称莫扎特为“小老弟”。而贝多芬,是正儿八经的海顿弟子。按照“中国式”说法来说,莫扎特仅仅是“执弟子礼”,贝多芬就是“拜师后成为弟子”。但搞笑的是,贝多芬虽然拜师了,但因为性格原因,其实海顿压根就没有教过贝多芬多久。

交响乐,经由这三个牛人,就基本完善到现在了。可以玩笑着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形容就是。海顿告诉你,有一种文体叫小说,海顿轻巧而随意的写了100多部,大都篇幅短小。而莫扎特告诉你,有种小说叫中篇小说。莫扎特逐渐增加了交响乐的篇幅,由小到中,莫扎特认认真真的写了40多部。而贝多芬告诉你有种小说叫长篇小说,一辈子就写了9部。贝多芬为了能让他的“长篇小说”表达更出色,几度修改交响乐团的配置,与其说修改,还不如说就是在增加。
(上面我是为了给好友解释下交响乐这个“载体”的历史,实际上并不恰当,但比较好理解。)

贝多芬去世后,因为贝多芬太伟大了,导致后来的音乐家就有些迷茫了。舒伯特真正开始有想法之后,就早逝了。舒伯特之后还有柏辽兹,一个用交响乐讲故事的作曲家。后来才出现了两个继承贝多芬“遗志”的派别,一个是瓦格纳,不过在《交响情人梦》里面,并没有入选瓦格纳的作品,不是太好理解他的曲子。而另一个就是勃拉姆斯。在看《交响情人梦》的时候,千秋真一在排练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的时候,被米路费给批评了。“勃拉姆斯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勃拉姆斯花了20年写了这个作品。你会听到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最后一个乐章的旋律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一段很像,勃拉姆斯是故意这么写的。

勃拉姆斯把交响乐引向一个表达民族性的方式。他挖掘了一系列民族特色的音乐。进而由德沃夏克和柴可夫斯基进一步发扬。这三个人也是好友。

后面就是一战二战了。就没有太多值得给你说的了。你可以看网上的资料就可以知道了。

友:看来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很短啊。

我:本来就是啊。海顿死的年份很好记的,是1809年。莫扎特和贝多芬死的时候不容易记住。但莫扎特死在海顿前面,而贝多芬死在海顿后面,这是明确的。


NB的作曲家其实有很多

我给你说的这些作曲家,其实是一个古典音乐发展历史的主干。因为他们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实呢?不同时期,都有很NB的作曲家,展示着他们的才华。

巴赫的时候有亨德尔。和亨德尔比,巴赫就是屌丝,亨德尔才是高帅富。而且巴赫很崇拜亨德尔,但他们俩一辈子都没见过。很多地方都引用的那个“哈雷路亚”(我唱了下调子)就是亨德尔写的,一群人唱,很宏大,超级经典的。

还有一类作曲家,他们是知名的演奏家,还为了他们擅长的乐器作曲。基本上音乐家之间的气氛是很好的,他们都很喜欢交流。贝多芬的同时期,就有著名的吉他演奏家索尔,他改编莫扎特的《魔笛变奏曲》让贝多芬感叹,吉他就是个小乐队。同时期还有吉他演奏家阿瓜多,和索尔好是好基友,阿瓜多弹吉他就是指甲派,指甲留的很长,而索尔是指头派。

还有“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他学了三年吉他,然后融合了吉他的技巧丰富了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创作出了小提琴《二十四首随想曲》,后来还被改编为吉他曲和钢琴曲。《交响情人梦》野田妹参加比赛的时候,那个戴眼镜的矮子,就演奏的《帕格尼尼变奏曲》。

然后舒伯特同期的,有肖邦。只给钢琴作曲的肖邦。《交响情人梦》里面大量的肖邦的曲子出现。《巴黎篇》里面,那个日本女留学生通过黑木进公寓住的时候,野田妹,塔尼亚,云龙。三个人都在演奏肖邦的练习曲。
(我用电脑给好友放了,C小调练习曲,革命)
(另:当时我记错了,其实这个片段是在第三季final出现的,不是在《巴黎篇》)

我给你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擅长乐器的作曲家,或者称作为音乐家确切些。索尔、阿瓜多,吉他。帕格尼尼,小提琴,肖邦,钢琴。

《交响情人梦》里面多次出现的拉威尔,德彪西,马勒。还有野田妹弹错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洛什卡》,野田妹认不清的舒伯特还是舒曼的舒曼。对了舒曼的老婆是钢琴家,长得非常漂亮,勃拉姆斯暗恋了她一辈子。

如果《交响情人梦》再出,就继续《歌剧篇》了。会说一下歌剧的作曲家。其实不少知名作曲家都写过歌剧。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威尔第还有其著名的《茶花女》。像比才的《卡门》。这些都是中国国内宣传的很多的经典歌剧。歌剧中的序曲啊,还有知名片段,都是普通人都可能知道的。(我哼哼了《茶花女》著名的祝酒词调调),就这种保准你听过。像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的序曲,非常好听的。(我找出87版新年音乐会,卡拉扬指挥,给好友听了一遍其中的《蝙蝠》序曲)

好了,我们下会儿象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980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22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130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53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08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26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20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3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7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22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8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3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8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3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9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9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发表于三联《爱乐》2015年3月刊 欧洲音乐史历经千年,只是从蒙特威尔第起,众多大师才陆续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启...
    izan阅读 8,456评论 0 9
  • 冷月~玫子 沉淀了许久的思念、酝酿了几多的思绪,只因记忆中那熟悉的身影、那清晰的面庞、那亲切的话语……清廉...
    冷月玫子阅读 780评论 1 6
  • 人好像就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当然中学时学的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告诉了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都是矛盾的,所以现在的我...
    米粒之光华阅读 399评论 0 0
  • 坚持原创分享第38天 今天晚上到康校长的学校给孩子们做一个励志演讲。离开学校4年后再重返讲台,忐忑又激动。况且又是...
    宛如初夏阅读 582评论 0 0
  • 故事起源是一个姑娘受趁早精神的指引,决定了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所以清凉峰野营和半马一样都是一瞬间就决定的,就是...
    墙角一朵小花阅读 65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