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捭阖谋,幕后诡诈计。
心怀峥嵘志,大展宇宏图。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隆中对登场,其先作曹操能克袁绍而占据北方的战略预判;次析荆州,益州与东吴的地缘政治格局;再作取荆夺益,变动则出的宏图谋划。再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元汉家,三分天下的惊天论断。最后,一抖帛图,天下势力分布则一览无余。诸葛亮出山之后,不仅以管仲之治,乐毅之策而闻名于世。更可怕的是,每逢战事,其对敌武将谋臣则是信手拈来,对天下地理更是如数家珍。足堪足智多谋,算无遗策,甚至是未卜先知。然而,这些事在演义里虽成为塑造诸葛亮精通文韬武略的加分项,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情报网,是绝对不可能的。本书将另辟蹊径,从间谍与情报方面入手,再次剖析卧龙诸葛的足智多谋,未卜先知与算无遗策,自古以来,幕后本就比台前更加艰难。
建安七年,卧龙岗下
来人一袭青黑衣袍,身披帽衫,脸覆面罩,显得神秘无比,莫测高深。
卧龙先生好逍遥,岂不知刘玄德即将前来顾请先生出山了。
阁下倒是开门见山,亮却疑惑不解。 诸葛家族眼线遍布天下,诸葛兄弟各自谋政诸侯,莫非只在机遇抱负不同?
诸葛亮眼中出现一丝复杂之色,转瞬即逝,不温不火道:“阁下若是来与亮纵论时事,欢迎之至,不甚荣幸。若是来挑拨是非,不妨温习一下兵法五间再来吧。”
哈哈哈哈……卧龙先生莫躁,久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先生正当风华,却早已名声在外,有一种伏卧于南阳,经年累月之感。
《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伏卧之名,不过是想在这乱世中屈蛰存身罢了。
此为臆传,吾与庞统先生,虽同师于水镜先生,各有所长,精而不同。又不是鬼谷门下之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纵横对立。
历来童谣,皆非无风之浪。知是知情之隐秘人物,抛给世人的一个预兆谜语。古有大楚兴,陈胜王。今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古今皆莫过如是也。
不知先生的山川地理图与琅环群雄阁完成了吗?
诸葛亮眼中出现凶光,那是被人洞悉后的愤慨,冷冷地看着他。
今,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值此乱世,正如那春秋战国之大争之世,是谋士施展雄才大略,胸中抱负之时。诸侯割据,谋士尽出。陈宫之于吕布,许攸之于袁绍,贾诩之于张绣,徐庶之于刘备,周瑜鲁肃之于孙权,荀彧郭嘉之于曹操。
古语云:争名者于朝,夺利者于市。当今乱世就像这熙熙攘攘的朝市,人人都有机会名利双收。 阁下所列举之人,确乃当世名士。不过,在亮看来,都是些自认韬略存于胸腹,天下尽在掌握,谋算必无遗策,追逐名利的泛泛之辈。
隐者,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
兵法云:谋定而后动。当世大才,一曰卧龙,一曰凤雏,皆虚怀若谷,韬光养晦,作观望姿态,看来是要后发制人了。
哈哈哈……凤雏先生的心意我不了解,也不便臆测。然亮以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是先发夺人,还是后发制人。成否都在于上天,此乃天道,也为人纲。若覆逆之,虽成必败。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等须尽人事而听天命也。
卧龙者,大器局也。在下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