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个很巧妙的心理——高手想告诉你的事情&不想告诉你的事情
很多人都想听成功故事,听绝处逢生的精彩,试图从其中发掘成功的秘法和路径。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知乎上大多数高赞的回答都是个人的经历分享?正因为我们想窥探和模仿的心理,在别人分享时会产生一个疑问:
**他是不是没有把关键的环节说出来?是不是藏着掖着了?怎么样才能挖到别人藏在心理的缺失部分呢?
**
很巧妙的事情是:高手想告诉你的事情和不想告诉你的事情,其实都已经告诉你了。
高手想告诉你的事情,会常常告诉你,重复告诉你,而且追着告诉你。因为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没人信。人家一遍遍的分享,你愣是不信,总觉得人家暗地里用了什么黑暗的坏手段。
而高手不想告诉你的事,其实也会告诉你,没有秘密能一直隐藏。但他们都非常鸡贼,不会告诉你全貌,只会把其中的一角告诉你。而且因为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定义/话术去隐藏这个【秘密】,把他们了然于心、没告诉你的【秘密】。
**而撬开高手隐藏秘密的窍门是——多联挖掘
**
今天,我在听三节课CEO黄有璨的新媒体运营课。在讲运营这块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他曾经在一年前帮助健身的朋友预测抖音里的健身领域发展。
一年前,抖音的生态还未有今天这么火,各行业的领域还未有今天这样完善。当时抖音健身领域的大咖,在抖音里最多只有40、50w+的粉丝。黄有璨预测健身行业这个领域可以在抖音里面做,而且会有很好的发展。
今天打开抖音看看:果然,抖音里健身领域的大咖粉丝已高达361w+粉丝。这其实在一年里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与未来场景的。且不说是否是事后诸葛。
但他做这个预测的方法很值得推敲:他是以微博来看抖音的。抖音这个生态的发展模式能不能火,其实可以看看微博。黄老师称之为:以过去推未来,找到潜在的红利空间,提前占据有利身位。
以微博推抖音的底层逻辑在哪?
我们以一件事的发展史来看,互联网开始后网站的方向大致是按照这个进程推进:门户➡️微博➡️抖音。
初始人们只能到门户网站看看新闻,然后评论。而后评论太多,门户网站转不下,能不能有特定的网站来承载网友评论这件事呢?博客由此诞生。而数字总多的文字评论,使得评论的门槛变高,难以让大多数人参与内容生产,由此催生了微博。
就简单从这个进程来看,从前到后,是满足人们的不断需求而出现的各种应用。从后到前,可以寻找人们留存长久一直存在的需求。
这个需求是什么?是表达、是社交、是快、是轻。这个事情是永远没有变过的,一直在变的、一直在改进的,不过是方式和软件。这样看微博推抖音的逻辑是通的。
在《零售的哲学》里,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也经历过:便利店要不要跟热潮做保龄球这件事?
铃木当即得出的结论是:这件事不能做!原因很简单,这件事在历史留存不久,没有厚重的生命承载力,没经过时间的考验。从过去即可推倒这件事的持久性。
你有没有发现,你风行的阔腿裤、高腰牛仔裤、珍妮鞋都是你妈妈辈曾经穿过的?时尚是一个圈,20年轮一回。
正是这些被历史一次次验证的东西,才能见证其顽强的生命力。你有没有发现扑克牌、麻将这些远古就出现的娱乐游戏至今还在使用,棋牌APP至今还是在市场有一席之地?
**而几年前的李笑来老师说了什么呢?
**
几年前,李笑来老师有一门写作课。其中的写作训练中就提到了有2个必学习的科目——历史和统计学。在学校里这两个应该一起学,但是由于文理分科,互相只掌握一门,所以这个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
历史——能让你看见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远到近的了解,通过历史发生的事,去让你预判下一个会发生的事件。因为历史会重演。不断轮回,所以你能知道一个事物走向,你就能从过去推倒未来。而这句话,我今天才算悟到。
统计学——能让你跳出自己身边的小概率事件,以全局的问题样本去看待事情。虽然统计学的普遍性不能代表某些个体,但从大概率来讲,你可以跳脱因为自己的局限,而被所谓的“感觉”迷惑,做出误判。
如果把统计学作为x纵来看,那么历史就是y轴。从上到下贯穿x轴。你内心就可以想象一个平面坐标,纵深感一下出来。如果把每个案例、每件事去做预判。从这两个角度去看,从历史(由后往前推)、统计学(大数据算法)就能看的很深刻。
但,仅有这个还不够。
但这两天的课程,把我把第3条坐标打通了。也就是z轴。这个平面坐标升级为立体坐标。
这次我主要学习新媒体内容课:
小到写作的选题、大到采访稿、优秀长文书籍如何去写,几乎都有覆盖。以写作为例,以前的写作就是写作,了不起就是列一个提纲,根据框架去写。却从没想过从上溯源,或者从下深究。
当铅笔道创始人王方告诉我们:他当年做记者的时候,为了用好标点符号,啃了整整一本书的时候;当他告诉我们:他为了运用好文章逻辑,拆解了别人的万字长文的时候(从字、词、句的单独拆解)
我发现了z轴的存在:是最小颗粒度。把一个最复杂的东西一直拆解,拆无可拆。而最小颗粒度又两端延伸:从上往下是拆解——即把大的复杂事件拆解为最小基本单位;从下往上是搭建——即是把最小颗粒度(最小单位)像搭积木一样,慢慢往上构建。
从这你可以发现,如果说x轴、y轴是认知、预测、观察方面的层次,那么z轴就是实践、行动、先拆后搭的层次。
通俗大白话就是:用历史和统计学去判定新鲜事物能不能做?值不值得做?不做会不会失去风口(机会),用拆解(z轴)来实践,这件事最小颗粒度是什么?先拆一个,再按照自己想法重新搭建。
这个坐标轴一出来,就像打通了道。很多事情就明朗很多。其实高手们理解的秘法都是一样的,真的一样。因为真正的方法就这么几个。李笑来老师几年前秘法,至今还在被印证。
你多听几个老师讲课你就会发现:他们各种新定义、新概念出来,其实讲的就是一件事。万变不离其宗,不是吗?
撬开高手隐藏秘密的窍门是——多联挖掘,多听各大门派高手讲的话,把他们不想告诉你的秘密,像拼拼图一样挖出来。
拼到最后一角,你就会发现这个大家都不想告诉你的秘密了。这比纯粹听一家之言,然后只根据真理的部分言论去实践好多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