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峰
大多数家长,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都认为教育孩子的能力天生就会,这是一种本能。但是这种所谓的本能,不过是学到的反应罢了,事实上,这些反应里夹杂着各种因素,比如一厢情愿、盲目跟风、个人经验,以及过时的心理学知识等等。有时自己错的很离谱,但是自己却不知道。
最近读了一本书《关键教养报告》,副标题是“关于孩子的新思考”,这是一本颠覆了我很多教养认知的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虽然是一个做了很多年教育的老师,读了很多家庭教育书籍的人,但是,居然还有很多错误的认知和做法。
这本书风靡欧美,因为它很好的解释了很多教养行为背后的科学依据。作者通过访问顶尖科学家和结合多个科学试验,对儿童自尊心、睡眠、说谎、智商、自控力、语言能力等多个关键问题重新定义,推翻了过去被不少育儿专家推崇的育儿方法,将严谨的科学研究、大量的实证案例和教学机构的经典测试带给了读者。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波布朗森和阿什利梅里曼。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本书,去体会其中的教育智慧:
第一个关键词
表扬
很多专家都告诉我们,夸奖孩子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更自信。调查表明,85%的父母都认为表扬孩子聪明是非常好的。根据我的随机调查,我接触的几乎所有的父母也都是这样认为。
父母们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孩子坚信自己很聪明,那么他们就能对学业上的挑战无所畏惧,不断的赞美就像天使一样保护着孩子,使他们的天赋不被埋没。
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表扬夸赞为主,几乎每天都会对孩子说:你很聪明,你很棒,你太厉害了。任何一个闪光点,我都不会放过,都会成为表扬孩子的机会。
但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些很糟糕的问题,我的孩子拒绝尝试她不擅长的事情,她会迅速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但是一旦发现这些事情很难成功时,就会立刻放弃,并且说:这个我不会。只要看一眼,她就能把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两部分,她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比如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她想象一下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她就不想去。
书中告诉我们,过度表扬、不恰当的表扬对孩子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夸奖孩子聪明往往适得其反,大人给孩子贴上聪明的标签,并没有让他们表现得更好,实际上这可能是孩子表现不佳的罪魁祸首。
一、过度表扬的危害:
1、表扬毁掉孩子的自信。
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所以很多聪明的孩子,或者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过度的表扬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不敢尝试,不敢挑战,惧怕失败,不想失去聪明的光环。
2、表扬让孩子惧怕努力。
过分的表扬孩子的天分和聪明,会让孩子以为自己的成功都是靠天分而获得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这样会使孩子惧怕努力,不相信奋斗。
3、表扬让孩子变得脆弱。
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成绩好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所以过分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4、表扬让孩子爱面子。
父母们为了保护孩子自尊,而选择表扬。但是高自尊并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他们跨出校门后依旧表现平平,高自尊也不能减轻孩子的一些恶习,如不认真、酗酒、早恋等。实际上高自尊的孩子攻击倾向更强,也比较自恋。
这种自尊运动之所以一直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荣辱和孩子的表现紧紧相连,他们夸奖孩子的时候,其实多半是在夸自己,家长的虚荣愚昧,蒙蔽了真相,遮掩的理性。
5、奖励会消弭目标消解意义。
过分的表扬会扭曲孩子的行为动机,他们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一件事情,而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享受,总被表扬的孩子会变得不愿意冒险,且缺乏主自主性。
更重要的就是,过分的奖励和赞美,消解了他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比如为了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帮我们做家务,但是如果我们用金钱作为奖励,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最后演变成了他们为了追逐金钱而去做,消弭了培养劳动习惯的这个真正的目的。
二、如何表扬孩子?
1、表扬必须真诚。
表扬很重要,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如果孩子认为表扬很假,他们不仅不相信这种虚假的表扬,也会不再相信那些真诚的赞美。
2、表扬要具体而明确。
我们一般的表扬都是:你很棒,你很聪明,你很乖等,这些笼统的赞美对孩子的意义不是很大,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所以如果要选择表扬和赞美,就必须具体而明确。
比如,他画了一幅画,你要告诉他,这幅画中这个小兔子的眼睛,画的非常传神而生动。他唱了一首好听的歌,你要告诉他,在某一个地方你唱的特别到位,特别传神,很投入。这种明确而具体的赞美,会产生指向性,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改进。
3、要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做事过程。
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次夸奖都具体而不空泛,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因为做了什么而得到表扬。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做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培养一种恒心和毅力。
比如看他完整的读完一课,我们应该夸他,你做作业非常的专心。比如他踢了一场足球比赛,我们不要笼统的说一下:儿子,你真棒。而应该夸他:孩子,你那个球传得非常好,射门也很准。这种聚焦式的表扬,会让孩子很受用,也让他看到努力的方向。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在表扬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需要表扬,必须真诚、具体而明确,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做事过程。把你的表扬,变成一种建设性的意见、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这才是正确的表扬方式。
第二个关键词
睡眠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家孩子睡眠充足,而实际上父母经常高估子女的睡眠时长。事实上,半数的青少年每天都睡不足七小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媒体的普及,现在一个被大家忽视的事实是,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比30年前少睡一小时,甚至搞不好,青少年在最近20年来少睡了整整两个小时,不少研究都指出,减眠是一种国际趋势。
但是,作者研究指出:孩子成绩下降、坏情绪、肥胖的罪魁祸首就是睡眠不足。
一、睡眠不足的原因:
1、课外活动过多。
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常见原因就是,课外活动太多,家长们忧心忡忡,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在课外和假期,为孩子安排了各种补习班及特长班,很多孩子在周末就奔波于各种班,比大人还要劳累。
2、作业过重。
作业过重,已经是现在教育的普遍趋势,很多孩子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到很晚。学校向老师要成绩,老师于是就开始压迫孩子,给孩子留大量的作业。
3、作息不规律。
很多孩子没有固定的作息习惯,这都会严重影响到睡眠质量。
4、电子设备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已经被电子设备包围了,电视、电脑、手机、ipad,还有很多智能穿戴设备。更有很多孩子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玩游戏、聊天儿、追剧等,占用了孩子大量时间,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睡眠时间。
5、家人的影响。
更多孩子的睡眠质量是受到家长的影响,作为父母,因为工作、应酬、生活习惯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睡眠很晚,作息不规律,都会渐渐影响到孩子。尤其是年轻的父母,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习惯比孩子还要厉害,晚睡晚起成了规律,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
二、睡眠不足的危害是惊人的:
1、睡眠不足让孩子喜怒无常甚至抑郁。
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的记忆是大脑不同区域被处理的,带有负面情绪的内容由杏仁核加工,积极或中立的记忆则由海马体加工,睡眠不足对海马体的损害比对杏仁核更大,因此睡眠不足的人总是想不起愉快的记忆,却很容易想起消极的记忆。这就导致了睡眠不足的孩子喜怒无常,情绪败坏,甚至会抑郁。青少年情绪化,容易冲动,自由散漫,都是长期缺觉的表现。
2、睡眠不足伤害孩子的智力,影响孩子的成绩。
世界级睡眠专家阿维博士做了一项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一个小时的睡眠差异给学生成绩带来的差距,远远大于一名普通六年级学生与四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一名犯困的六年级学生的成绩,竟然与四年级学生并无多大差异。他解释说,少睡一小时等于失去了两年的认知成熟与发展。
多睡或少睡一点,孩子的成绩会相差很多。每晚少睡一小时,智商测试结果就会下降七分。睡眠不足对孩子智力的伤害绝不亚于铅中毒。
3、睡眠不足损害孩子的记忆力。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缺觉疲倦时,怎么也记不住刚学过的内容。这是因为,困倦使大脑神经细胞失去了可塑性,因此无法形成记忆所需的神经突触。睡眠期间,大脑会将白天所学的内容转移到一个更高效的记忆存储区域,睡眠的每一个阶段对记忆都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孩子白天学得越多,晚上就需要越多的睡眠,来巩固白天所学。换句话说,白天大脑会加工整合一些记忆,但记忆的巩固和加强,却一定在夜间进行。这就是为何儿童的一夜好觉,对记忆和学习如此重要的原因。
4、睡眠不足是造成孩子肥胖症的罪魁祸首。
睡眠不足会使胃部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从而会使孩子过量饮食。所以,睡眠不足导致了人体的脂肪堆积。睡眠不好的孩子会因为疲惫而很少运动,研究指出,孩子睡得越少,白天越少运动。
5、睡眠不足让孩子自控力下降。
睡眠不足的一个重要恶果就是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因此疲倦时人们难以控制冲动,他们会选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之类的娱乐消遣,而把学习做功课之类的抽象任务扔在一边儿。我们成人,有时候下班很晚回家,很累的时候,几乎都不会想做那些读书学习思考的事情了,而只是想打会游戏,追会儿剧,玩会手机,洗洗睡了。换句话说,缺觉而导致的精力萎靡,会让我们的自控力下降。
睡眠不足导致的危害是如此严重,所以,明智的家长,都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让孩子睡眠充足的方法。1、减少课外活动。2、合理安排时间。3、养成良好作息。4、远离电子设备。5、适当体育锻炼。6、父母以身作则。
总之,睡眠不足所造成的影响是会累积的,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大脑发育,我们真的敢用孩子的一生冒险嘛。所以,我们要带领孩子一起,提升睡眠质量,拥有幸福人生。
第三个关键词
说谎
小孩子说谎,是让好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很多家长夸口说,自己的孩子不会说谎。实际上到四岁时,几乎所有孩子都开始说谎,有哥哥姐姐的孩子学说谎比其他孩子更早。研究发现四岁孩子平均每两小时说谎一次,六岁孩子每小时说谎一次,研究指出,96%的孩子都会说谎。
一、孩子为何要说谎?
1、说谎一般都是为了避免惩罚。
孩子向家长说谎,大多都是为了掩盖错误,孩子先是做了他认为不该做的事,于是为了避免惩罚就不承认自己做过。孩子们一开始也认为,所有的谎言和欺骗都是不对的,但是慢慢意识到,有些谎言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于是,他们就会开始经常说谎。
2、说谎是孩子的高级社交技巧。
虽然我们认为诚实是孩子最重要的美德,但说谎却是孩子最高级的社交技巧,因为说谎需要更高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技巧。研究表明,那些两三岁开始说谎的孩子,或者四五岁就能让谎言毫无破绽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更好。第一次说谎都是为了免受惩罚,后来他们开始为了别人或其他事情说谎。他们可能是为了不伤朋友的感情,在小学阶段保守秘密成了友谊的重要部分,孩子说谎主要是为了替朋友保守秘密。
3、说谎是孩子增强力量和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可以用说谎来取笑朋友,也可以夸大其词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上学后,很多孩子开始对同学说谎,他们用说谎来表达沮丧失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说谎往往预示着孩子遇到更大更深层的问题,说谎是孩子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孩子增强力量和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3、父母常在不知不觉中鼓励撒谎。
造成孩子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跟大人学的,家长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是否诚实,很多时候父母的行让孩子看到了诚实的反例。
比如家长很擅长于说白色谎言,就是无伤大雅,让别人感觉很舒服的谎言,但是白色谎言也是谎言,孩子也逐渐的适应了虚伪和不真诚。孩子们知道了,诚实只会导致冲突,而说谎是避免冲突最简单的方法,所以从心理上对父母说谎就变得很容易。
二、如何正确面对孩子撒谎?
1、中国故事与美国故事。
关于如何让孩子诚实不说谎,中国家长擅长给孩子讲的一个故事是《狼来了》,讲的是一个男孩三番五次的说谎,最后男孩和羊都被狼吃掉的故事。
美国的家长给孩子讲的是《华盛顿和樱桃树》,讲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故事里爸爸很生气的问,谁把樱桃树砍了?乔治承认是自己砍的,结尾是爸爸对乔治说:好孩子,我很高兴你承认砍了樱桃树,你的诚实对我来说比一千棵樱桃树都重要。
你猜猜哪个故事能让孩子少说谎?实验表明,《狼来了》这个故事并没有让孩子变得诚实,相反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孩子甚至比平时更容易说谎。而听完《华盛顿和樱桃树》之后,孩子会减少说谎,男孩减少了75%,女孩减少了50%。
这是因为,《狼来了》最终以放羊的孩子受到惩罚为结局,但是因为说谎而受罚,对孩子来说不新鲜。总是威胁孩子说谎会受罚,这只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付出的代价,反而忽视了谎言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换句话说,仅仅以免受惩罚来教育孩子诚实是远远不够的。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更想知道怎样做才能重新得到父母的信任,这就是《华盛顿和樱桃树》这个故事很有效果的原因,小乔治不仅没有受罚,而且因为说真话受到表扬。如果告诉孩子说真话会让父母高兴,孩子就会打消说谎的念头。
2、告诉孩子怎么做。
很多研究都表明,经常说谎的六岁孩子能够很快戒掉说谎,如果孩子到七岁仍在说谎,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一直说谎下去,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尽早去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尽早告诉孩子说谎是错误的,孩子越早听见就会越快铭记在心。
真正有效改掉孩子说谎的方式是告诉孩子,如果你说谎,我不会生你气,如果你说实话,我真的会高兴。这样,既告诉孩子不会惩罚他,又给了孩子一个台阶,维护他们的面子。年幼的孩子说谎是想让爸妈高兴,试图让爸妈满意,取悦家长,因此如果告诉孩子说真话,会让父母高兴,孩子就会打消说谎的念头。
3、父母以身作则。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把不说谎成为家庭会议的主题,作为老师和父母交流的首要话题。当我们开始关注说谎,家里就会有改变。谎言再小也不要被忽视,当父母发现自己做错了,说了哪怕是白色谎言,也要向孩子解释和道歉,并承诺以后说话会更加准确,通过这样的以身作则来教导孩子。
戒掉说谎,越早开始越好。
第四个关键词
智商
一、智商测试对小孩来说没有效果。
在美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参加智商测试,这个考试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能进入优质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的天才班和精英班。但是研究表明,在预测小孩的未来学业成就上,智商测试完全无效,也就是说,孩子在智商测试上的分数和他将来的学习成绩无关,这些测试对孩子学业能力的预测率极低。
问题出在哪?
关键不在于如何测和测什么,关键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测什么都是不准的。换句话说,这些智商测试,不能够真正选出聪明的孩子。
事实表明,越是聪明的孩子,其入学前智商测试成绩与日后学习成绩相关性越低。换句话说,大多数孩子都因早期智商测试被错误的归类了。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判定孩子是不是天才儿童是不科学的。小学三年级才是智商测试变得有意义的时候,因为三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分水岭,正是功课变难的时候。
所以,智商测试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孩子太小,什么测试都没用。不应该在孩子小小年纪就一锤定音,很小的时候一锤定音,就让那些晚慧的孩子没有翻身的机会。
二、情商测试也无效。
智力测验没有太大效果,那么情商测试是否有效果呢?学者们分析得出,情商与学业成绩只有10%相关。有一项针对监狱犯人的研究表明,囚犯普遍情商很高,这时候如果再说情商带来更好的人生选择,就站不住脚了。
在情商测试中,口头表达能力越强的孩子得分越高。但是口头表达能力越强的孩子,智力测试成绩也越高。换句话说,高智商会带来高情商。
研究发现,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五岁时可能很多动、坐不住、调皮、捣乱,而反过来,一些五岁时表现很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绩平平。也就是说注意力与成绩最多只有20%相关,行为表现更少,最多只有8%相关。
所以迄今为止,针对低幼年龄的孩子,无论是单独测量还是综合运用各种评估,都不能准确预测孩子未来的。有很多出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并不是赢家,越聪明的孩子智商变动幅度越大,到孩子十一二岁的时候,测智商才变得比较可靠。
第五个关键词
社交能力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哪个好?
很多家长都认为,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力比较差,所以这让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忧心忡忡。
缺乏兄弟姐妹会阻碍社交能力的培养,这听起来很符合逻辑,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孩子,有更多机会学习与人相处。按这种推理,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应该比独生子女更擅长人际交往,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并不都是积极的,孩子在与兄弟姐妹的互动中学到的技巧好坏参半。观察研究表明,3到7岁兄弟姐妹之间,平均每小时发生3.5次冲突。有些很短暂,有些时间就很长,加起来每小时有十分钟时的争吵,每八次冲突中只有一次是以妥协或和解收场,其他七次都是不欢而散,一般都是哥哥姐姐欺负弟弟妹妹。
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对弟弟妹妹口出恶言,或说出试图控制的话,是对朋友的七倍。
跟朋友相比,孩子们不需要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表现出友好,因为无论怎样,兄弟姐妹明天依然是兄弟姐妹。亲缘关系使得人际互动的界限被推到极限,亲兄妹之间,愤怒和怒火都不用压抑,礼貌和宽容也可以忽略。这样看来,孩子们还能在兄弟姐妹的互动中学到交往技能吗?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二、怎么面对孩子的冲突?
所以我们要让兄弟姐妹们感受一起玩儿的乐趣,怎么与兄弟姐妹友好的享受玩乐的过程,以此减少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频率,这才能防患于未燃,而不是等到冲突发生后再去解决。研究指出,父母介入子女的冲突,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往往会把事情搞更糟。
父母总是把焦点放在强迫孩子分享彼此珍藏的玩具,或把其中一名孩子从矛盾中引开,这样反而会伤害小孩,使孩子没机会去学习彼此磋商,尊重对方的需求。
更糟的是父母常只抛出一句:够了,我受不了你们两个了。这样结束争吵,父母展现的正是孩子在意志角力中,想要获取的那种“我开心就好”的单方面权利。
孩子们争斗的最常见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城堡里的玩具,有78%的哥哥姐姐和75%的弟弟妹妹都表示,分配财产或独占财产是造成兄弟姐妹打架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赤裸裸的占有欲才是手足冲突产生的根源。
三、怎么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朋友才是最好的社交老师。哥哥姐姐跟好朋友关系如何,决定了未来他与弟弟妹妹的关系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孩子从兄弟姐妹的互动中互相学习,然后把掌握的社交技巧再运用到与家庭以外的同伴交往中,而事实恰恰相反,哥哥姐姐从同伴交往中学习人际沟通技能,再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弟弟妹妹身上。
换句话说,从父母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孩子从朋友那里得到她想要的并不容易,而这种愿望会促进孩子去学习社交技能。
正确的做法就是,父母不要横加干涉孩子们的相处,而要做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跟孩子在游戏中,启发孩子相处的艺术。
有一种游戏最能提升社交技巧,就是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孩子过家家,扮演医生或病人,老师教学生,警察抓小偷等等,角色扮演游戏是孩子社交技能的最佳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交技能。
第六个关键词
叛逆
孩子一到青春期,让好多家长崩溃的就是孩子的叛逆,说谎、抽烟、喝酒、成绩下降、早恋,甚至早孕和私奔,都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孩子为何会叛逆?
1、家长的大撒把。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说出真相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对他们宽容,而不是完全遵循定下的规则。但是宽容的父母并没有更了解孩子的生活,那些经常惹是生非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对他们大撒把的父母。
很多家长认为,制定太多的规则会把孩子推向叛逆,这完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那些制定一大堆规则的家长,实际上并没有执行,因为执行规则需要太多的精力,执行一个规则比制定20个规则要困难得多。
2、孩子自主的需求。
96%的青少年对父母说谎,即使是优秀学生这一比率也不低。孩子欺骗家长最常见的原因是:我想维护与父母的关系,我不想让他们对我感到失望。
青少年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偷偷的瞒着父母。有78%的家长都相信孩子跟自己无话不谈,然而孩子可不这么想。从孩子的角度看,寻求父母的帮助,等于默认自己不够成熟。孩子认为某些事情就是不关你的事儿。
青少年的这种自主权需求,对父母权威的叛逆,在15岁左右达到顶峰。青少年把生活分成多种控制领域,有些爸妈有权管,有些事应该自己做主。亲子之间关系紧张,都是因为哪件事归哪一领域,由谁管,双方看法不一。
研究表明,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其实比青春期晚期更不想被管,有些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因而他们给孩子带来了一大堆心理侵扰,但这些孩子并不反抗,他们很听话,只是不快乐。
研究发现,那些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最一致的父母们跟孩子关系最近,与孩子对话最多,他们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方面设定一些规则,他们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些规则必须存在,为什么要遵守。在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积极支持孩子的自主权,允许他自己做决定,这些家长的孩子是最少说谎的。
3、孩子无聊更容易叛逆。
孩子叛逆和早恋等问题,是因为他们在空闲时间感到很无聊。研究发现,不止那些有空的孩子感到无聊,很忙的孩子可能也感到无聊,因为他们只是因为父母的意志而参加活动,自己并不情愿,他们习惯了父母为他们安排时间,自己不知道如何自主安排,换句话说,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性越强,孩子越有可能感到无聊。
4、和孩子争吵并不是坏事。
研究显示,与父母争吵的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孩子说真话的真正动机,是指望父母能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通常情况下,孩子说真话就意味着一场争吵随之而来,但如果父母最终让步,争吵也是值得的。
所以父母要冷静理性的面对争吵,争吵也许是好事,争吵说明孩子至少诚实。父母却往往不明白这一点,争吵让他们感到很崩溃。
争吵的频率与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争吵如何结束,孩子需要自己的心声被父母听到。父母需要适当让步,在某些争吵中,孩子需要吵赢,妈妈应该做出小小的让步。
那些和孩子协商解决冲突的父母是明智的,而顽固不化家长制的父母,会教导孩子为寻找出路而绕道而行。明智的父母,被欺骗的最少,他们都会定规矩,并严格执行,同时他们又很灵活,即使定规矩,仍然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比如一个孩子,平时到家时间是晚上11点,但有一天,因为特别的事情要晚归,这类家长会说:好,今天可以凌晨一点回来,下不为例。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不说谎,并继续遵守规则,这样的做法可以保住父母的权威。
当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反叛是很正常的,缺乏冲突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不会争吵,也不叛逆,那他一定有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的面对叛逆,面对争吵,这些冲突能够改善亲子关系,不要灌输冲突有害关系的观念。
第七个关键词
自控力
很多父母经常很头疼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除了看电视、玩手机,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安静的坐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做一件事坚持半个小时呢?什么时候能学会控制自己?
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负责保持注意力和制定目标,就是负责认知的控制能力。认知控制,不只是管理信息,它也有助于克服沮丧和愤怒,抑制冲动的反应。前额叶皮层发达,认知控制能力强的人,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较强,相反就比较低。
如果认知控制能力较低,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比如在考试中,每道题总有一个看似正确答案的错误选项,那些认知控制不足的孩子就会上当受骗,选了它而被扣分,但其实他们非常聪明,阅读水平也很好,只因为控制不了冲动。
注意力跟数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甚至智商一样重要。而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就是缺乏自控力。
自控力都有什么作用?研究表明,许多情况下,自控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可以说一个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比头脑聪明更为重要,即聪明又自律的小孩,表现一定相当的出色。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认为从小孩的自控力入手,对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是大有帮助的。
一、怎样提升自控力?
1.自己做计划。
让孩子们每天早上写下一天或者接下来两个小时的计划,教他们学会事先思考和计划,当孩子们分心时,提醒他们回到自己的计划上去。做计划并执行,这会极大的提升孩子对自我控制的能力。
2.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
我们不再指出孩子们作业中的错误,而是要求孩子们自己找出错误,让他们能更批判性的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机械的完成任务而已。
3.进行同伴学习。
同学之间、亲子之间或兄弟姐妹之间,都可以进行同伴学习。如同伴互读,一个读,一个听,完事之后换过来,然后互相评价。在班级中可以两个人一组写字,写完交换,帮着把对方写的最好的字圈出来。
4.做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俄罗斯有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让第一组孩子们站着不动,结果孩子们只坚持了两分钟就站不住了。研究者让第二组的孩子当哨兵,坚守自己的岗位,保卫国家财产,而这种孩子可以保持11分钟纹丝不动。
专家们都认为,游戏时间对孩子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忽略。小孩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对将来的学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孩子在游戏中发展这些能力,比在传统课堂上更事半功倍。
在美国的一个学校里的就开发出了一个叫“心智工具”的游戏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他们的平均分要比其他班级的孩子高出20分,各个方面就表现得极其突出。他们做的就是角色扮演,其中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手写的游戏计划和较长的游戏时间。
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控制了他们的冲动。比如当老师开始播放清场音乐,孩子们必须留意时间到哪里了,以确保能在音乐结束前清理完毕。老师说,课堂违纪行为从每月40次降低到零。
总之,自控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第八个关键词
问题小孩
当今时代,问题小孩频出,主要体现在攻击行为上。
这种攻击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包括从其他孩子手中抢玩具,推人,拉扯和任何形式的敲打;关系攻击包括,说出“不准你跟我们一起玩儿”这样的话,故意不理那些想加入游戏的孩子,或者说另一个孩子的坏话,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攻击;语言攻击包括给其他小朋友起难听的绰号,或者说“闭嘴,你笨死了”这样的话,它常常伴随着身体攻击。
为何具有攻击行为的问题小孩频频出现?美国教养实验室展开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几条让人大跌眼镜的结论。
1.小孩子看教育性节目越多,关系攻击行为越严重。
家长们都认为让孩子看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对孩子有益,但是研究发现,教育类节目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度很高,它比暴力性节目与孩子身体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度还要高。
因为很多教育性节目有一多半时间在描述谁和谁发生了冲突,为什么发生冲突,冲突虽然最后都解决了,但都是在最后的几分钟里。小孩子看节目并不能像大人那样,领悟到故事带来的启示,他们只是看到了节目中角色的行为。
2.看海绵宝宝等动画片的孩子攻击行为更多。
研究发现啊,96%以上的儿童节目或者动画片,都有语言侮辱和贬损行为,半个小时的节目中平均就有7.7次贬损他人的行为。
如海绵宝宝里的台词:知道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你怎么还能睡得着呢?在研究人员所记录的2682个侮辱行为中,只有50次口出恶言的人受到了谴责和纠正,而在教育性节目中一次也没有,在84%的时间里,可能只回馈以笑声或没有任何反应。
3.背着孩子吵架更伤孩子。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将其归咎于恶劣的家庭环境。每个人都觉得看见父母打架,尤其是充满仇恨的争吵,会对孩子有消极影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研究发现,父母关系对孩子心情好坏、是否有安全的影响,比亲子关系的影响还要大。
但有4%的孩子在看到父母吵架之后,攻击行为反而减少,因为这些孩子不仅看见了争吵的过程,也看见了争吵如何解决。如果不让孩子把整个过程看完,影响就会非常负面。相当激烈的争吵,只要最后得到圆满解决,孩子就会平静的接受,大多数孩子看到父母言归于好,都会很高兴,就跟平时看到父母和睦相处一样。
也就是说,父母为了不伤害孩子,避开孩子关门吵,这对孩子来说反而更糟糕。就算孩子看不到,他们也能感觉得到。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冲突的解决之道,学习如何妥协及和解。如果避开孩子争吵,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4.体罚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体罚频率与孩子攻击行为存在相关性。不服管教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巴掌,而孩子得到的巴掌越多,他的攻击性就越强。
问题的关键在于爸妈打孩子的态度,还有挨打时给小孩贴上什么标签,如果挨打意味着他不再是传统社会标准所认为的好孩子了,就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5.对欺负零容忍未必是好事。
现在因为出了几起校园霸凌事件,于是社会各界以及家长都把欺负行为看的很严重,完全是制止和零容忍的态度。
但是研究发现,很多欺负事件的肇事者只是判断失误,而判断失误对儿童来说是很正常的,是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的结果,也就是说孩子还小,犯错误是正常的。
他们指出孩子一犯错误就被严惩,只会让他们对权威人物的信任消失殆尽。孩子们会变得小心翼翼,不是害怕其他孩子,而是害怕规则,因为他们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违反规则,在零容忍的新时代,在校学生的焦虑水平反而升高了。
6.人缘最好的孩子更易欺负人。
研究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校中大部分的恶意欺负和戏弄的行为,并不是那些“恶霸”或“坏孩子”,相饭,最常欺负同学的,往往是人缘最好的那些,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
研究结论是,孩子的攻击行为不过是为了能统治其他孩子的手段,攻击行为不是单纯的社交技巧出了问题或有缺陷,恰恰相反,许多攻击行为需要高超的社会技能才能完成,甚至身体攻击也往往出自于“社交精明”的孩子,而不是社交失常的表现。
有攻击性的孩子一点也不迟钝,恰恰相反,善于运用关系攻击的孩子,超级懂得别人的感受,才能找对策略。尤其是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发现自我,此时他们正在学习如何耍酷,如何能吸引他人,攻击行为就这样产生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班级里只知道学习的人,长大以后未必有大出息,却是好多在班级里极其不老实,拉帮结伙打架,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中反而如鱼得水,混的很好。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就习得了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最重要技能。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对待问题孩子?
1.正确的看待孩子的攻击行为。
有些东西未必是坏事,这可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不必要太大惊小怪,孩子也在这里获得一定的成长和技能。
2.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不可以过分的保护,这样就等于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成为了温室里的小幼苗。一到社会中去的时候,就一筹莫展了。所以,要让孩子经历一些磨难、挫折或打击。
3.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之所以有攻击行为,是因为对父母的不信任和父母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和师长的,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有教育原则,能前后一致、理性的处理家庭矛盾,成为孩子的榜样。
第九个关键词
语言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能力对儿童的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家长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上,却走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第一,看电视无益于孩子语言发展。
家长们认为给孩子看电视,尤其是看一些教育类、语言类的电视节目,会让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很多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会让孩子更多的坐在电视机或电脑前。但是,研究结果发现,观看越多节目的孩子,语言能力越糟糕。
婴儿的语言能力是不可能从电视节目中学会的。因为电视里更多的是毫无关系的旁白和图像,并且无法对婴儿的反应作出反馈和互动,而婴儿学说话是需要互动的。
第二,跟婴儿的互动频率决定孩子的语言发展。
调查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婴儿每小时听到大人讲600个单词,一般家庭的婴儿每小时接触900个单词,而高收入家庭的婴儿每小时平均接触1500个单词。等到这些孩子长到三岁时,就发现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掌握1100个单词,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掌握的单词还不到一半。
好多家长也知道,应该多和孩子互动说话。但是婴儿特别小的时候,家长很快就精疲力尽了,因为一个人长时间自言自语是很困难的,宝宝没有任何话语反映,构不成交谈。实际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怎么办呢?
第三,及时迅速的回应是婴儿语言发展的关键。
研究发现,父母的作用并不是把海量的语言信息灌进孩子的大脑,而是接收并注意孩子发出的信息。如用嘴巴、眼睛和手势给宝宝回应。事实上,帮宝宝学说话的机制,不是父母说多少,也不是宝宝听到多少,而是父母在宝宝努力发声时,适时地给她一个回应,比如一个爱的抱抱或亲亲。那些得到过回应的宝宝比很少得到回应的宝宝早六个月学会说话。
婴儿语言能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父母主动与他们说多少话,而取决于当他们发出声音后是否得到父母的回应。
只要十分钟,就能改变婴儿的说话的方式。在这十分钟之内,你要快速的对婴儿的情绪、动作作出回应,或拥抱、或抚摸、或亲亲、或抱抱。如果父母轮流发声,会促进婴儿发展出更复杂的声音。
父母及时给婴儿回应,婴儿大脑就会注意到,发出这些声音可以得到亲亲和抱抱,这样会鼓励孩子更快的发声和学习语言。光是亲亲抱抱的这些反应,对婴儿的发声频率和成熟度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四,回应也要正确而适度。
当然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因为宝宝的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才能消化和巩固所学到的东西。有时候宝宝需要的是玩耍、独处和自言自语,所以父母不要给予过多的刺激。
家长们都会犯两种错误,一是强行打扰,而不让孩子自己表现出好奇和兴趣;二是忽视孩子的所见,自以为是的推测。
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发展,婴幼儿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期,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大量的新技能,而且词汇量在不断扩大。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他的语言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去锻炼孩子的语言。
第十个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力,无论是对于国家、公司、个人,都至关重要。
但是现在,孩子的创造力正在不断的下降。目前还没有找到最根本的原因,但有一个现象显而易见,现在的孩子大量时间被电视、电脑、手机和网络游戏占据,没有时间进行创造力活动。在学校,创造力活动也是少之又少,我们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研究表明,教育对创造力至关重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那些创造力很强的人啊,并不是他们多么擅长奇思妙想,而是他们善于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之间切换,然后整合这两种思维模式下的成果。越富于创造力的人,就越善于这种双重思维模式。刻意练习可以加快人们对两种思维模式的切换速度,从而增强创造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一、学校教育方面。
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尝试和改革,改变教学方式。
比如美国的一所中学,让学生进行一次教学尝试:该校图书馆的窗户正好面对操场,噪音很大,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在四周之内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学生们组成的工作小组,首先研究声波是怎么工作和传递的,然后研究什么物质可以阻止声波,然后找到解决方案。在这个任务中,同学们很好的诠释了创造力是什么,他们需要不断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中切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成功的尝试提示我们,只要创新,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从教育方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主要途径中,老师起了关键作用,如果老师不拘泥于常规,鼓励学生勇于打破传统,那么学生的创造力将会继续发展,反之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学生在学校的进步就只限于课本知识了。
二、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庭中,也是如此,不要让孩子再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办法找到答案。比如给孩子设计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他去解决。
学龄儿童平均每天提出一百个以上的问题,“为什么”三个字,总是在家长的耳边转个不停,很多家长烦死了,草草应付。后来,孩子们终于变得安静了,他们不提问,并不代表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他们对那些问题失去兴趣了,创造力就这样被泯灭了。
那些不拘一格,喜欢让孩子面对挑战的家长,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孩子。研究还发现,艰难困苦的环境,也能帮孩子提高创造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创造力。
儿童时代,很多游戏都有助于培养创造力,角色扮演游戏就是其中之一。在游戏中,孩子需要模仿角色的行为举止和音容笑貌,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可以模仿出角色的各种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大脑发育的成熟,很多孩子都具备了参与假想世界游戏的能力。所谓假想世界就是完全虚构出一个世界,它有自己的历史、物种和规则,有的孩子在游戏中甚至尝试创造语言,孩子在9到10岁期间是玩假想世界游戏的高峰期。孩子在这个游戏中的表现,对日后的创造力有着极强的预示作用,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导演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结语
父母教育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有人说需要父母本能的爱,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现实中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懂,有时候父母的爱并没有呵护孩子更加阳光的成长,反而让孩子陷入无底的深渊,因此光有爱是不够的。
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一种素质,而这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光靠经验就能获得,必须靠父母的学习来积累,这是一科学的智慧。
本书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了十多年来教养领域的科学研究结果,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某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有科学研究作为支撑的观点,书中几乎每个观念的提出,都有坚实的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论证。
真心的希望,这本书能引导父母们更加科学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走出各种教育孩子的误区,在教育之路上走的更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我是学峰,欢迎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让思想点亮教育,用读书改变世界,期待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