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仔闯荡香港金融市场,大胆创业深入祖国腹地: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我是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选择回到香港发展的。金融危机在别人看来是危险,在我看来是机会。”
“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要两睇(两面看)。越是变化的时候,行业就会重新洗牌,新的机会才会出现。”
如今已经是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的李德明,回忆起自己放弃澳洲优渥的offer,毅然回到动荡的香港,进入风暴中心的金融行业时,脸上充满自信。
自信灿烂的笑容,却给人一种乱世枭雄的感觉。
性格决定命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港币。受金融危机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元!港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楼市累计跌幅高达65%,炒楼破产者不计其数,甚至有人跳楼自杀。据粗略统计,亚洲金融危机中,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平均每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17万人。
香港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下。在风暴眼中的金融行业风声鹤唳,从业人员纷纷离开的情况下,远在澳洲的李德明决定,回香港。
1997年,李德明澳洲大学毕业。毕业前,学校开出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只要再读一个就可以拿到MBA文凭。换作很多人,即使不接受学校开出的条件,但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多。选择在澳洲工作,或者再观望一段时间,等待经济开始回升再回到香港。李德明却选择了迫不及待回到香港去。
“在别人恐慌时贪婪”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德明似乎深蕴此道,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格局。
屋邨仔要读大学,当大班
李德明,是香港人。与绝大部分7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一样,他在屋邨出生长大。屋邨,原意是香港公共房屋,由香港政府建造,出租给低收入群体。在香港,在屋邨出生长大的小孩会被称为“屋邨仔”。
李德明在谈到“屋邨仔”的时候,是面带笑容的。笑容自信坦然,展现了对自己事业成功的信心。但从他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经历来看,童年贫苦的生活激发起了李德明对于出人头地的渴望。
一家六口,居住在不到80平米的小房子里。父亲要外出工作,母亲照顾孩子留在家里。为了帮补家用,他妈妈就要到工厂里认领一些手工活到家里做。当时香港流行来料加工出口工业,通过重复简单劳动赚取微薄利润。港剧里口头禅”痴胶花“正是这一时期流行词。很多家庭会拿回一些塑料鞋,用胶水把商标贴到鞋面上,以此赚钱帮补家用。虽然还是小孩,但李德明也要一起做。父母不在时,李德明需要把妈咪准备的材料煮熟,吃饱洗刷干净才去上学。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但年龄差距很大,沟通不到一起。多数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跟自己玩。
“家里任何一个小东西,我都可以跟自己玩一天”李德明回忆,这样的生活磨练了他独立的性格特点。
但贫苦的童年生活是不是促使李德明奋发出人头地的主要原因呢?香港有无数的屋邨,屋邨里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里不会有反差和不满。因此,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多数不能跳出原来的阶层。李德明中学成绩很好,但像很多人一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中学毕业后他就开始工作。1991年,李德明进入一家小金融公司做学徒。1997年之前,香港银行业深受英国传统影响,属精英行业。只有学历高,且有留洋经历的精英人士才有机会成为大班(银行经理)。虽然中学毕业的他并不能了解银行业的规则,但敏于观察。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坐房间,而有些人却要坐大厅?小年纪的他得出一个结论:
上了大学的坐房间,没有上大学的坐大厅。
虽然一个错误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使得李德明决定要上大学,以后做大班。
“任性”出国求学,饿肚子逼出开挂技能
过了不久,哥哥伯明翰大学毕业,李德明和母亲坐飞机到加拿大参加了哥哥的毕业典礼。李德明,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见识到了国外大学的氛围,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大学教育的重要。李德明被震撼了,这次加拿大之行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活法。回到香港后,他就决定了,立刻到国外上大学。不是以后,是现在,越快越好。
他开始联系国外的大学,在得到澳洲一所大学的许可,他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就这样他开始了国外求学之路。“一张单程机票”现在看来是很寻常,很多人说走就走,只管走不管回,潇洒任性,玩够了再买回程机票。但当时的李德明却是下定了决心,上不了大学绝不回来。
为什么选择澳洲的大学?”很简单,学费便宜啊“。
但即使是最便宜的学费,他也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在飞抵澳洲,入住了一家外国人旅馆后的第六天,李德明开始餐馆打工生活。
但没想到,初到澳洲语言不通的难题,却为李德明打通了技能天赋。
香港是英国的租借地,英语是第二语言。从小学开始,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但跟大陆学生一样,中国人学习英语会写、不会说、不敢说,是哑巴英语。澳洲的餐馆里没有餐牌,服务员听不懂蹩脚英语,只能指手画脚。有一次,在外国人旅馆里,李德明被人摁在椅子上,说不明白不给走。为了能吃上饭,死皮赖脸胡扯英语,李德明慢慢地也能流利地表达了。
“利用环境的压力,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李德明笑称,这都是“逼”的功劳 。他后来明白了这个技能,并经常有意无意的利用环境的压力,去“逼”迫自己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获得成功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有目标有计划,市场一线沉淀五年
1997年,李德明回到香港,顺利进入大型国资银行-中信银行工作。从中信开始,李德明在实战中完成新兵的蜕变。实战跟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只有经历了实战的考验,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失败的典型有赵括父子。
在金融产品里,教科书会详细介绍每个单品的操作技巧和流程。但现实里,业务人员要面对的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由多种单品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复杂衍生品。
学会取舍,是实战的第一课。而经验是取舍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作为一个银行新兵,李德明抓住行业变化的时机,在银行各个部门和岗位轮岗。从开户口、存款到做基金、做保险、做按揭、私人贷款,五六年时间里,李德明通过岗位实战,熟悉了银行业中大部分产品和商业规则。
银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规则也在不断地变化。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美国金融从业人员创造的复杂金融新玩法,最后把自己也套进去了。变化很快,墨守成规只会被淘汰。那通过轮岗去熟悉不变的单品规则有什么意义呢?李德明说,变化永远比计划快,要以不变应万变。
“基础打好了,能很快看明白现在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很多产品及其衍生品、市场新玩法都可以预测得到,打好基础能让’变化’处理起来更容易”。
能够在一线岗位上,花上四五年时间做好沉淀。看起来并不传奇的经历,恰恰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缺乏的品质。
再次上演,危中取机
李德明第二次换工作是在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时期。
李德明再次上演危中取机的经典案例。
2003年,非典爆发。广东顺德首次发现非典案例后,迅速向全国蔓延。临近广东的香港也成为了重灾区。非典病毒,以人传人的方式传播,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致命性强。数百万的香港人带着口罩快步疾飞,生怕逗留街头染上病毒。如果说1997年金融危机打跨了世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2003年的非典病毒打跨了世界对香港生存基础的信心。有钱人会选择移民,条件不足的会选择(准备)离职到海外躲避风头。
正是这个时候,李德明果断出手,抓住银行业高层离职、职位空缺的机会,成功进入国际性老牌大银行-恒生银行,并担任leader。事实证明,李德明的选择又是正确的。为什么人人自危的时候,他总能冷静决策,抓住机会呢?
“我很喜欢这样的时刻”“在市场错误(变化)的时候行业会重新洗牌”
金融投资学里价值投资流派对市场的看法是这样的:市场并不总是正确的,相反经常出现错误,然后不断修正。在市场定价错误时,反向操作就可以获利。李德明作为金融从业人员,从他的职业经历看来,他应该也是价值投资流派的信仰者。因为信仰者谈论自己的信仰时,言语中总会不自觉流露出得意。
03年,香港非典疫情爆发,连锁反应造成金融等各行业衰退。衰退的原因不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行业外的因素导致的。只要行业外的因素消除,香港金融业很快就能够止损回升。由于人人自危,市场行情越低,从长远看,却是抄底的最好时机。而当时非典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既然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影响的,不如乐观看待问题。从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看,市场的变化和参与者的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事实上,现在看来,当时的市场环境的确反应过度,而李德明凭借过人的眼光,又一次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逼”一把,跨越执行者与管理者的鸿沟
2008 年,受新鸿基金融投资集团邀请,李德明正式加入并成为集团业务改革牵头人。从大学毕业到国资中信银行,从中信到世界老牌银行恒生银行,从恒生到新鸿基集团金融公司,我们会感慨,李德明在职业道路上运气不错,总能在恰当的时候获得机会。但李德明是这样想的:
“我喜欢提前做计划,并做好准备。很少等着事情发生,而是事先预计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预先处理。”
尽管有目标有计划,但新的工作职责还是让他感到吃力。新鸿投资公司一家有完整金融牌照资格的公司,但李德明团队加入之前,公司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新鸿基集团老板对于李德明的加入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他能够带领公司业务走出一条有效可行的道路。
在银行,即使成为了经理,但公司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资源辅助机制,使得员工只需要关注本职工作,而不需要担忧其他事情。在新鸿基,从0到1,带领公司团队创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考验着李德明是否具备创业型老板的能力。
项目开始之初,工作的压力还是打破了李德明的心理预期。事情很多,从金融产品、产品系统到新店选址、物色人才、市场推广,所有的事情他都需要参与决策。甚至同时有十件事情需要随时处理。无论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新业务模式,新鸿基为李德明准备了重重考验。
“逼”字诀,帮助李德明突破自己预设的极限。
“很多事情,你行的,但你觉得自己不行。身边的人用旁观者的视角看点,因为他认为你行,所以会给你压力。”“每个人成功之前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要逼自己一把。逼,不是勉强。”
最后,李德明以“不一样的银行服务”为理念,吸引银行理财服务全方位。、安全放心的优点,创造性地在基金股票投资服务上推出私人银行式管理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给新鸿基集团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