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警卫室所在地的白哈巴村是我们8月北疆之行的第四站。旅行回来后,相继写了可可托海和五彩滩的游记,就偷懒没再继续。上周在天池听闻一女孩的话,提醒了我,该写写白哈巴村了。
白哈巴村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距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仅1.5公里,有国防公路相通。
自驾游需办理边防通行证,在进入哈巴河县城前就可见醒目的提示。但只能驱车至铁热克提游客中心,然后换乘景区区间车方可进入白哈巴景区,大概需耗时1小时10左右,门票加区间车194元/人。
第一个景点是中哈边界大峡谷,有10分钟的浏览和拍照时间。
峡谷呈近东西走向,峡谷南岸可见双层铁丝网,据说此处额尔齐斯河中线为两国边境线。见到边界线就会想起去年去塔城,想起小白杨哨所,想起铁列克提事件,想起为保卫国土而牺牲的英烈们,向他们致敬!
峡谷两岸山峦树木稀少,峡谷内却是树木葱茏。蜿蜒流淌的河水犹如一条蓝色飘带飘落于白色河床、绿色丛林间,为这片生硬的山脉增添了柔软的成分,为树林提供了生机,一同美丽着峡谷这片土地。
峡谷宽广处,蓝色河水穿梭于河床中,白色心滩之上青草已泛黄,河边成排分布的白桦树干像是一列列牺牲了自我的安全卫士,其白色弥补了绿色丛林的单调。也可能是喜欢白色的缘故,并不排斥它的骨干,反而认为它为这个天然大盆景的整体画面增添了色彩。
在中哈大峡谷作短暂停留后继续前往白哈巴村。白哈巴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与禾木一样,是图瓦人的居住地。
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这更象是传说。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目前中国的图瓦人大约2500人,主要生活在禾木村和白哈巴村,禾木居多。
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这原始的村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美。
一开始就提到是一个女孩提醒了我该写白哈巴了。那天在天池,听闻一女孩说“这不如喀纳斯,但比禾木好,啥禾木嘛,破地方,到处脏兮兮的……”当时她的长辈就制止道“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别乱说!”我当时就笑了,善意的笑,笑她的率真,摄影师镜头下,晨雾中炊烟缭绕的美丽小村庄在她的眼里竟是这般不堪。
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在白哈巴村遇到一皮肤白净,很文静、漂亮的内地女孩。当时她是独自一人,我们在问路时聊了几句,她感叹白哈巴村特别美,原始的村落,小木屋都是她首次亲眼目睹,很喜欢,不想走了。
同样都是年轻人,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图瓦人村落,心境不同,审美不同,欣赏点自然不同。喜欢钢筋水泥、繁华都市生活的人,怎会欣赏这原始村落的宁静之美?有的人去了一次就不愿再去,可有人去了不想走。当然,没有谁对谁错,喜好不同,认知差异而已。自己觉得好就好。
其实我们去时,并未是白哈巴风景最美之时,树叶正绿,没有看到树木色彩斑斓,秋意正浓的景色,也是有一点点的遗憾。
2012年去禾木时赶上雨天,道路上确实挺脏。这里的确是比禾木的干净,少有牛、马、羊等牲畜的粪便,它们也可能都被赶去山里觅食了。但坐在山顶远望炊烟袅袅的禾木也的确很美,想必白哈巴晨景也是如此吧。
偶尔可以看到在草坪上歇息,晒太阳的牛儿,它是不是很享受的样子?!
图瓦人也很会利用自家的资源,以马代步供游客享用,是要收费的哦,骑马浏览景区80元/人。有的是体力不好,有的则是为了感受骑马的乐趣,毕竟多数游客都来自于非牧区,骑马的机会几乎为零。当然,在白哈巴骑马也只是悠闲地慢走,和在草原上驰骋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里有西北第一警务室,警察们守护着祖国的这片山林,维护着祖国最西北边陲小村落的安宁。
景区内图瓦人各家有各家的院子,用木栏围起来,门柱上插着小红旗。有不少图瓦人开了小旅店,虽很简单,但晾晒的床单很洁白,估计卫生状况还不错。私家车静止入景区,污染少,游人也少,要是时间充裕,在此住宿,感受原始村落的宁静,看晨雾中炊烟袅袅的景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坐在门前认真弹着冬不拉和电子琴、淳朴可爱的图瓦人孩子,虽没有很多城市孩子那么优越的条件,乐器很简单,但依然沉浸在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中,没有太多的欲望而享受着原始村落的安宁,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在此游玩了3个多小时就乘车返回。原始村落让我也想起了儿时生活条件的艰辛,想起那时我家的平房,想起孩子们东家串西家跑开心快乐的日子,那时真的很穷但真的很快乐。
现在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被各种兴趣班拖累着,少有玩耍的时间,多在父母的庇护下小心地成长着,我想应该是失去了很多的快乐吧。愿所有孩子都不失纯真,开心快乐地成长!
白哈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来欣赏你多彩的世界,感受你那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你的宁静和人们的淳朴。再见,白哈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