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与语文教学
——以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为例
曹公奇
(宝鸡市教研室,陕西 宝鸡 721004)
笔者结合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就“中考命题与语文教学”有关问题作以交流。
一、试卷难易度的把握
中考语文试题因为兼有水平考试与选拔功能,所以,陕西省将其难度系数确定为0.65。也就是说,120分的语文试卷,平均分要达到78分,就能达到0.65这个要求。但是,因为全省分布为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有城市、郊区、农村、山区等不同状况,区域经济条件、教育差别较大,要让全省107个县区的30多万考生的平均分达到78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适当降低试题难度,力争让绝大多数能够达到毕业水平。
比如:辨析语音题,选用的字词必须来自《考试说明》附录部分,覆盖人教版、苏教版三个学年段,只考查容易读错的字、形似字等,不单纯考查音调错误、拼写规则等等。辨析错别字题,字词也来自《考试说明》的字词表,主要考查对形似字、同音字的错误辨析。这两个题都是选择题,在错误选项设置上,分别设置三、二、一个错误,或者每个错项分别设两处错误,以降低难度。经典诗文默写考查,范围不超出《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篇目,也就是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目,以10选6的形式,1-7为古诗文默写,以课标推荐的为准;8-10为现代诗文默写,以人教版、苏教版教材规定的背诵默写为准。选做题的形式,同样是为了降低了难度。再比如,在田字格中抄写标语就等于是送分题,古诗阅读欣赏,选自小学学过的杜牧的《山行》等,也都是为了降低难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去年陕西中考全省语文平均73.59分,难度系数为0.61,试题难度系数稍高一点。
二、试题与语文教材的衔接
中考命题注重考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突出中考与教学的衔接性,较好地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对教师而言,既要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学生而言,既要扎实掌握教材知识,又要学会灵活运用。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试题与教材的衔接相当紧密。第1、2、3题,考查的词语均来自课内。第4题经典诗文默写所考查的内容均出自课内。
第8题说明文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考查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设题方式、考点与教材的相关篇目紧密练习。如《苏州园林》《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都与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9题“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设题方法、考查点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落日的幻觉》《叫三声夸克》的课后练习题相近。
第10题“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考查画线语句的说明方法。《生物入侵者》《奇妙的克隆》《苏州园林》等课文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中都有此类题目的相关训练。
第13题小说阅读“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考查小说的叙事角度。《智取生辰纲》《台阶》等小说的课后习题都有相关训练。小说《孔乙己》课后“研讨与练习”:“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第15题“第④~(14)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故乡》《春酒》《列夫托尔斯泰》《热爱生命》等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有对细节描写的相关训练。如苏教版小说《百合花》课后“探究与练习”第二题涉及了这一点,“……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第16题“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义”,考查小说题目的含义。《心声》《孤独之旅》等小说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都有关于小说题目的理解。如《孤独之旅》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试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命题的特点,选材为课外文言文,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第17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所考查的实词是课内常见或常用且通过语言环境能做出明晰推断的词语,比如“谋”出自《曹刿论战》。第18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试题涉及四个文言虚词“与”“于”“之”“者”,共八句,其中四句出自选文,四句分别来自课内重点学习篇目《愚公移山》《醉翁亭记》《陈涉世家》《鱼我所欲也》。因此,既体现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课标要求,又考查了学生课内文言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能力。第20题翻译句子中有词语“羞”“耻”的意动用法,这也是教材中经常遇到的古汉语词语用法的特殊现象,也是课内知识在课外的迁移运用,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际能力。
三、对语文教学的导向
中考语文试题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风向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像上面所说的试题与教材的有效衔接,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能力,本身就是对平时的语文教学起着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中考试题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对于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命制中考试题时,也力争正面引导,力戒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1.名著阅读的虚假:许多学生整天泡在大量的题海中,对于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基本没有读过,教师复习时就将名著的作者、国别等文学常识以及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旨内容等,概括好让学生死记硬背。为了纠正名著阅读的虚假现象,名著阅读试题两个小题一简一难,特别是难一点的题,让没有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绝对答不出来。如2018年名著阅读,出了《简·爱》主人公说的一段话,一是让学生答出说话人的姓名,较为简单;另一题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这个题就有一定难度,没有真正认真读过原作的学生是无法答出来的。2014年考查的《骆驼祥子》,选取了祥子与刘四爷的一段对话,第2个小题: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福子的死)2012年名著阅读题: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④②①③)这样命题,就是为了引导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加强课外名著阅读,防止投机取巧行为。
2.语法学习的偏执:为了纠正初中语文教学不重视基本语法知识教学的现象,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前两年曾经命制过提取句子主干一类的试题。这样,从教辅书、到模拟题、再到复课教学,提取句子主干训练就发展到了一种走火入魔般的境界,许多教师也经常搞不清楚一些复杂句子的主干,甚至把一些复句拿来提取主干。于是,今年就没有再考提取句子主干试题,用修改常见语病来代替语法考查,让语法回归到具体语言文字运用中去。
3.综合性学习的应付:关于综合性学习,平时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够重视,要么不组织教学,要么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坚持综合性学习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设置试题,全面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今年的综合性学习试题,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设置四个小题:7⑴要求学生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规范、工整书写汉字的能力;7⑵要求学生依据要求写一封邀请函,考查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7⑶要求学生从图表中提取关键信息,主要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及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7⑷请学生在留言区说几句话,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本题在重点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关注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水平的考查。
4.阅读教学的粗浅机械: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粗浅解读文本、机械解读文本、教学内容选定不准、教学目标杂乱等现象,致使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中考阅读命题,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来命题,也是为了引导初中语文教学要遵循课标要求,更好地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比如陕西省今年说明文阅读四个题,分别指向课标要求的“搜集、筛选、提取并整合各类材料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等,小说《最美的化学反应》五个考查题,分别指向“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等,都是为了引导语文教学,遵循课标要求,认认真真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5.写作教学的浮华教条: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写作教学无序、写作指导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教学生所谓的考场作文绝技、秘诀,甚至让学生背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等等。由于中考是全省考试,命题受到诸多限制,猜题押题的人也很多,所以,近几年陕西中考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如“阳光”“会玩,才好”“答卷”等,题目明确易懂,目的在于降低审题难度,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但是,要真正写好也并不容易。
6.复课过程答题的套路:许多教师在教给学生答题过程中,都会教给学生一个答题套路,即按照试题的问法,就必须先这样后那样的去回答,让学生的答题形成一个套路,结果题目的问法稍有变化,学生就不会作答。为了克服这种现象,试题也有意变化角度,改变提问方法,在保证题干明确无歧义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学生陷入答题套路。比如今年第9题: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这里没有给出加点词,需要学生从全句出发,结合相关表限制、表范围、表程度等副词,具体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13题: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这个题没有从小说线索、第一人称等角度命题,而是从叙述角度去命题,具体而新颖。第15题:第④~(14)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这里没有笼统地让学生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而是让从细节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去具体分析这几个的用意,避免公式化的答题方式。
四、对教学的启示:
1.老老实实地教学,不要只瞄准考点。许多老师从初一开始,就把教学的落脚点停留在中考上,课堂上时时瞄准考点教学,这样只能把灵动活泼的语文课上成机械的应试课,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应按照课标精神,全面落实课标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扎扎实实打基础,让学生语文基本功要过硬。初中还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诸如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识字与写字、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及运用、综合性学习、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文体知识等等,只有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才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好基础。
3.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积极阅读。阅读教学要注意克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要将每一文本的教学都作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上去。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不断积极地扩大阅读面,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多阅读有益的书籍,让阅读浸润学生的生命成长。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少做作业多阅读!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初中学生的作文训练,要防止随意化、轻指导、重批改的倾向,可以按照统编教材将作文教学有序进行,当然学生的随笔练习之类不在此列。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的指导,特别是对提炼素材、思维形式、叙述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不怕作文,热爱写作。除正常的写作教学外,鼓励学生多进行随笔、日记等自由写作,还可以通过文学社、公众号、简书、美篇、推荐报刊发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5.顺应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考、中考的改革也在积极向前推进。新的高考改革正在试点,不久将推向全国。比如高中新课标对学业水平等级的划分,就是对考试最直接的要求和引导,初中也可以借鉴学习。各地的中考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2017年9月省教育厅颁布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从2020届初中毕业生开始,实施新的中考改革意见,各市也制定了实施细则。作为语文教师,积极关注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有利于我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考试不可能取消,但是却在不断地改革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考试,真正按照课程标准去正常教学,扎实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迎来语文教育柳暗花明的美好未来!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