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是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作者是明末著名造园家、诗人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人,1579年生,卒年不详。计无否在《园冶》中阐述了他对园林艺术的精辟见解,书中附有插图两百余幅,行文采用骈体文,语言精当华美。时人曾评价计无否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虽然他的诗作已经散佚,但从《园冶》的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中,现代人仍可以一窥计无否高深的文学造诣。
南宋之后,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南移,江浙一带人物荟萃,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士大夫致仕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广造园林,以清赏自适的生活为乐。到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日渐昌盛,国库渐渐丰盈,士人中享乐主义风行,造园艺术更是蓬勃兴起。因此,江南园林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江南园林寄寓着造园者的文化意趣和人生追求。明代造园思想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观点融入佛家的“芥子纳须弥”,形成“人即宇宙,宇宙即人”的精神建构,具有浓厚的山水情怀。《园冶》在哲学内涵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开”是标准和本源,而“人作”须符合“天开”的标准。造园时,景观应顺应自然脉理,按照自然山水的存在方式和形态特征构筑;最终达到人的内在、人工建造的园林和自然三者融通。
参考书:《园冶》手绘彩图修订版,重庆出版社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甚确也。
(古时兴造屋舍园林,强调约定的制式和熟练的工匠,计无否则在著作的开篇提出设计师的重要性。追忆鲁班、陆云,他们有灵巧的匠心,岂止是做工的匠人啊?如果只追求精雕细刻,不敢更改一梁一柱的成规,那就是毫无灵气的人了。)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营造屋舍先要选择园址奠定地基,然后确定间数和进深,根据地形的宽窄变化合理安排,当方则方。这里需要设计师得体合宜地进行布局,是“主人之七分”的体现。)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若是营造园林,设计师的作用就更重要了。这是为什么呢?计无否一句话讲明了中国园林的美学精华: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精辟的论断,提炼升华了前人的经验,并给予后世造园者无限启发~)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因,指的是依随地势起落,地形的方直,除去妨碍房屋建造的树木树枝,将涌出的泉水引注到石头上,使各处美景相互衬托;亭台楼榭各得其所,路径设在偏僻处,而且蜿蜒曲折,这就是所谓的“精而合宜”。)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借,指的是园林虽然内外有别,取景却不受距离约束。晴空下高耸的山峦,红色外墙的庙宇好似高架在空中;遮挡住目力范围内低俗的景物,美好的景物则重点突出,无论田野村庄,从园中看去皆是烟云蒙蒙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巧而得体”。)
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即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没有设计师,又吝惜施工费的话,什么都白搭。就算后世又出现了鲁班、陆云这样的人才,没有出色的园林存世,园林的建造方法也要失传了吧。所以计无否写了这本书。)
园说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写内部:营造园林都偏好远离喧闹繁华的地方,清除杂草种植树木;应自然环境借景,在溪涧种植兰花芷草。小径修在松竹梅丛中,围墙隐藏在藤萝后,屋架从树梢延伸出去。依山的楼阁上远眺,放眼望去景色皆收入园中;竹林深处信步,忘我其间。屋宇轩昂,廊间空气流通,窗户开敞,窗外是低伏的丘陵;接纳汪洋般的开阔景象,收入四季烂漫的花信。梧桐树的阴影遍地,槐树的树荫正在庭院中间;沿着堤岸种植柳树,梅树围绕屋舍;竹林中结庐造景,引溪水从旁边绕过;山峦叠嶂如锦绣画屏,门前是高耸苍翠的山体,虽然是人工造景,却好似天然形成。)
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
(写环境:古刹在窗中若隐若现,像唐代李昭道所绘的金碧山水画;劈石堆成的小山,像元代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选择萧寺为邻居,诵经声时常传到耳中;远处的山峰适合借景,秀色可餐。紫气缭绕的道观,沉睡时送鹤鸣到枕畔;水面漂浮着白色红色的水草,水鸟聚集在岸边的石头上。坐着竹轿上山,拄着手杖亲水;矮墙斜飞出来,虹桥跨越水面;何需羡慕王维的辋川别墅、石崇的金谷园。)
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写闲适的心境:一弯池水就足够度过夏天,百亩园林也无法独藏春色;驯养鹿群以供捕猎,养殖鱼儿也能垂钓。夏天在凉亭中饮酒,取冰解暑,竹林中凉风习习;冬天挨着火炉取暖,用锅融化冰雪,雪水沸腾如波涛。唇齿的干渴解除,烦恼也就不在了。雨打芭蕉,好似夹杂着鲛人的眼泪;清晨微风吹拂杨柳,如同扭动的纤细腰肢。移植修竹到窗前,分栽几棵梨树到庭院;月色荡漾照入室内,风声瑟瑟而过;翻动了榻上的琴谱,扰乱了湖中的月影,清风迎面而来,凡俗的羁绊皆忘。窗户没有定式,栏杆也可随手设计,只需与环境相配合。图样设计要有新意,跳脱陈旧的套路;这对宏伟的景观没有大的影响,但却适合小而精致的宅院。//句句摘抄出来都是一景啊,比如“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眼前直接就浮现出了古言中闲适自在的翩翩美少年……我网文看多了。)
借景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
(建造园林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则,借景却须结合四时特点。在水边的树林里建造园林,为的是树木枯荣的变化;登上高处极目远眺,见到峰峦环绕的风景;门厅开敞引时风扑面;门前有活水与池水相通。如此与自然结合,来感受小生命于大世界中运转的规律啊。)
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
(写春景,繁花烂漫:兰花分香,春燕剪风,在飞花和柳丝中,寒食节到来,荡起架高的秋千。清净心远便能享受山野之趣,恍然走入画中。)
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蔼蔼,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麟麟,爽气觉来欹枕。
(写夏景,由声音到水趣:鸟儿欢歌,山中响起樵夫的歌声,林间抚来清风。松林中有隐士吟诵,竹林中有逸士弹琴。荷花挺立如美人出浴,雨打荷叶如玉石轻敲。在溪边看竹、赏鱼。山色烟雨朦胧,云朵飘落在凭栏处;水面波光粼粼,清爽的气息吹到枕边。)
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
(写秋景,静谧悠远:在南轩寄托入世的野心,在临北的窗户享受独处的时光。半开的窗户露出芭蕉梧桐,四周的围墙爬满绿色的藤蔓。低头看流水挑逗月影,坐在石头上聆听水声。夏季的衣服挡不住初秋的清凉,荷花飘出清香;梧桐叶惊落,虫儿在草间发出幽寂的鸣叫。平湖泛着无际的浮光,山峦色彩丰富模样娇媚。一行白鹭映入眼帘,枫叶经霜露出醉颜。)
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林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雪冥黯黯,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冷韵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景俱是。
(写冬景,寒寂与友朋:登高望明月,桂花香袭人。如果残破的篱笆边菊花快要凋谢,应该转向山的阳面寻找早开的梅花。置酒邀请友邻,月下的树林中恍惚有美人降临,实则雪庐中有高人居住。雪前天色昏暗,树叶抖动;黄昏的树林中风吹起一片黑鸦,幽冷的月色中大雁低鸣。读书人在窗前惊醒,灯下只有孤独的影子;锦幛后炉火温暖,雪花昭示丰年。划船到剡溪访友,扫雪烹茶的意境远胜粗俗的宴饮。在寒冷的天气里吟诗唱和,隐居与声名并集一身;花朵贵在常开,借景却要应时择新。选景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能触动情致即可。)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之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借景是中国园林最为宝贵的美学财富,计无否列举的四时之景堪为教科书式清单。景色与人的情致相投,目之所见心有所感,像作画一般,在动笔前胸中已有山水。)